財經365訊,今日(9月22日)早盤兩市雙雙低開,滬指震蕩走低,在30日線附近止跌反彈,午后小幅幅反彈,創業板指早盤低開低走,在30日線附近企穩回升,午后小幅反彈,上證50指數早盤低開沖高回落,午后小幅反彈,尾盤翻紅,至收盤,兩市小幅翻綠,成交量較前一日縮量。
焦點事件
1、6000億基金掀資本熱潮 半導體產業“高燒”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場,手機、計算機、彩電等每年消耗全球54%的芯片。但是中國半導體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研發投入仍不足,與國際領先水平差距較大。不過,從2013年開始我國政府釋放出扶持集成電路產業的政策信號,超過6000億的投資基金在過去三年中帶動了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半導體產業年增長率不低于20%。與此同時,中國企業也正試圖在國際并購市場中分一杯羹,以期通過對領先企業的收購引進技術、人才。
2、量化策略回暖 496只量化基金3個月中位收益超7%
隨著技術進步,量化投資逐漸與基本面投資并駕齊驅,成為當前主流的投資分析方法之一。在過去一年,由于中小創表現不佳,習慣于配置中小創的大多數量化策略沒能獲得較好收益,不少產品甚至出現較大回撤或虧損。
不過,隨著市場風格轉變,情況已經得到扭轉。數據顯示,近期量化基金業績開始回暖。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股指期貨的基差情況改善,以及股指期貨逐漸松綁,量化策略迎來更好的市場環境。
3、私募FOF業績提升 三大行業痛點仍待解決
私募基金近年來發展迅猛,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0652家,已備案私募基金60688只,管理基金規模10.21萬億元,突破10萬億關口。
隨著私募產品增多,投資人選擇日趨困難。據私募云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31日,私募FOF數量已達1433只,雖然占比不高,但近兩年來FOF產品發展迅速,不僅私募公司自主發行,連券商等機構也加入了FOF大軍,紛紛推出產品。對于個人來說,私募行業數據的不透明無疑是一道屏障,而相當于“一攬子基金”的私募FOF,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投資機會
數據顯示,8月以來保險機構密集調研131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小板公司59家,創業板公司56家,115家中小創公司占調研公司總數的87.79%。險資機構調研次數共計258次,其對中小創公司調研次數達212次,占總調研次數的82.17%。險資機構對創業板及中小板公司的調研熱情明顯高于主板。機構人士表示,未來在有限空間配置什么股票,要看能否找到好標的,要從分紅較高、估值較便宜的股票中“精挑細選”。
以上就是關于今日基金收評的相關資訊,獲取更多基金行情動態,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私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