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滬指終結周線七連陽。私募人士認為短期反彈已基本結束,但市場風險并不大。“一九行情”有所松動,周期股出現回調,未來可能還有機會;同時關注成長股的底部機會。
終結周線七連陽,滬指上周收出一根大陰線。接受記者采訪的私募人士認為,短期反彈已基本結束,但市場風險并不大。“一九行情”已經有所松動。不少私募依舊看好消費、周期、金融等板塊,也有的開始聚焦成長股阿爾法,以及醫藥、國企改革等板塊。
短期反彈基本結束 市場仍維持箱體震蕩
上周五市場出現震蕩,私募認為本輪反彈基本結束,但不意味著市場有風險,整體仍將維持箱體震蕩格局。景林資產合伙人高云程分析,周期股PB多處于近年來的偏高位置,而且周期品價格已有較大幅度上漲,上周出現回調是合理的。
悟空投資董事長鮑際剛表示,周期行業出現集體性獲利回吐共振,導致短期下跌,但目前市場并沒有太大的風險。
北京某中型私募總經理認為,5月底以來的反彈已基本結束,但市場不存在特別大的風險。
重陽投資基金經理王曉華對市場謹慎樂觀,他認為下半年去杠桿影響逐漸消退,人民幣匯率走強,貨幣政策的約束逐漸放松,流動性變好;新股發行常態化、對資本市場的嚴監管趨勢已確定,壓制風險偏好的提升。雖然看不到系統性行情,但會有不少結構性機會。
世誠投資總經理陳家琳表示,今年整體是穩中求進的趨勢,如果指數漲得過快或是局部板塊過熱,都會出現調整。
同犇投資董事長童馴對市場的看法一直都是“震蕩市,但有結構性機會”,投資者無需過多糾結大盤走勢,精選個股是關鍵。
一九行情已經松動 對創業板態度現分歧
近期關于市場風格轉換的討論一直不絕于耳。多數私募人士認為,市場風格的轉換已經開始,未來優質成長股也有表現機會。
王曉華認為,二季度末,經濟超預期跡象非常明顯,疊加周期品價格波動,行情擴散到幾乎所有強周期板塊,應該說“一九行情”已經松動,只不過,風格不是大小切換。
前述北京私募總經理表示,市場風格的轉換已經在進行中,周期股的逆襲改變了上半年的“一九分化”現象。市場風格會有階段性轉換。一些小的周期行業機會沒有完全被市場激發出來,回調后還會有所表現。同時,成長股的底部機會值得重視,應該會比周期股持續性更強。但要考驗投資者的選股能力,尋找優質成長股的阿爾法。
在對創業板的態度上,私募出現分歧。高云程表示,從長期均值看,A股和H股藍籌估值處于合理位置,后面要看公司業績的分化。“今年以來各波行情都是來源于業績的增長,這種市場風格不容易轉換。上半年主要賺的是估值修復的錢,后市則要賺盈利增長的錢。各行業的龍頭公司是目前性價比較高的選擇,在這個階段要多一些耐心,結合經濟看公司盈利的兌現、增長,還有競爭地位、市場份額等。”
陳家琳認為,今年市場追求基本面、有質量盈利的價值投資主線不會變。但未來節奏可能和之前不一樣。雖然部分股票上半年已漲了不少,但現在的估值和基本面仍有較好的匹配度,還會持續表現,而中小創整體的性價比還不夠有吸引力。
繼續看好消費、周期股 聚焦成長股底部機會
三四季度私募關注的重點領域也有一些差別,有的看好消費、周期、金融等板塊,有的則開始聚焦成長股的底部機會,以及醫藥、國企改革等。
高云程表示,從估值水平來看,現在港股和A股都處于較合理的位置,至少沒有高估;相比美股處在歷史均值之上,從這個角度看,港股和A股的投資機會、風險收益比更好,其中的行業龍頭公司尤其值得關注。
童馴則認為,今年主線是行業景氣向上、公司估值低估或合理,同時最好有漲價預期的行業板塊,今年漲幅靠前的食品飲料、鋼鐵、有色、家電等都是業績不錯的行業,未來市場仍將圍繞業績這一主線。創業板中盈利較快增長、估值調整到位的公司會受到關注。
陳家琳認為主要還是圍繞主線做投資,關注消費、制造、醫療服務、金融、傳媒等板塊,創業板也在持續跟蹤,但是還沒有開始投,還在等待機會。
前述北京中型私募總經理表示,現在優質成長股還沒有大貝塔的機會,只是一些細分行業的龍頭,比如市值在100多億、靜態PE在15~18倍的公司,如果公司的競爭優勢沒有被削弱,管理層在踏踏實實做事,主要是由于市場風格問題被打下來的,未來都應該好好關注。
王曉華表示,下半年可以在醫藥行業、大消費板塊、國企改革等板塊中尋找基本面有預期差的機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