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這個假期,投資者談論最多的莫過于在5月27日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了,在各大新聞網站、各大論壇、微信群、證券從業人員朋友圈都能看到關于此新規的大討論。
各大券商也沒閑著,紛紛召開策略會。廣發策略認為,出臺減持新規是必要的,2017年~2018年的定增解禁量將是史無前例的,第一個高峰期就在今年三季度,若不對解禁減持加以控制,確實可能造成股市供需結構失衡。“大小非”減持并不是近期市場疲弱的主因,但新規結合央行對流動性的最新表態,有助于緩解短期市場的恐慌情緒。新規無法改變中期的盈利趨勢和利率趨勢,因此并不會扭轉市場中期“慢熊”格局。小盤股減持壓力的緩解使得市場上再次出現了“風格轉換”的呼聲,但這種風格轉換可能只是小盤股一個極短期的股價修復。中期來看,由于小盤股外延成長性喪失,即使限制了“大小非”的減持流出,也再難獲得偏好成長的增量資金流入,因此小盤股很難有持續的風格優勢。股市的中期趨勢還是受盈利、利率、風險偏好這三方面的共同影響。
山東一創業板上市公司董秘在朋友圈轉發證監會的新規文件后留言直呼:重大利好!而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此也稱:重大利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減持新規影響最大的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定增投資者,大宗交易玩家。特別是后兩者,過去在A股二級市場一直扮演著非常低調但非常重要的通道作用。如今,新規一出,他們也被嚴格限制了。因此,減持新規對機構會產生怎樣影響也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其中對定增影響、對大宗交易影響以及對在這些業務上有布局的機構影響最受關注。
深圳一做大宗交易的項目經理對記者表示,“減持新規影響當然很直接。不看好的股票以前也能接,從現在往后是不會再有哪家大宗交易商愿意去接盤。只有有投資價值的才會以投資的角度去接。至于新規對大宗交易的玩法會有哪些改變,目前還不好說,可能會延伸出其他一些輔助機構。”
“短期市場向好。會壓制股權項目和一級市場的估值,上市公司兩極分化,差的會想方設法賣出股權,好的會做好公司業績。至于對市場中期影響,則不大明朗。 ”深圳旭景長盛資產證券投資總監張帆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