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保險是風險的抗體,防患于未然。
閱歷增加讓我們變得成熟的同時,也讓我們變得更加脆弱,更加如履薄冰,我們害怕失業,害怕意外,害怕疾病,憂慮這些永遠不知道何時到來的“害怕”擾亂我們正常的生活……
可是,我們害怕,它們就不會到來么? 自然不會。
所以,就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我花了整1個月的零碎時間學習求證、精挑細選,給家人補充了不同程度的重疾、意外、醫療等保險產品,為的就是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有相對足額的保障。
古語講:愛之深,則為之計長遠。我們深愛彼此,所以我們不忍心任何一人因為疾病、意外而讓對方肝腸寸斷,我們更不愿意與風險對賭,因為我們沒有與風險對賭的資本。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底氣足一些,更足一些,而通過花并不算多的錢,就能降低風險,何樂而不為呢?
3、 工作之外,還有萬物可生金。
2017年年中,老公因為工作問題從廣州裸辭回京,因為不愿將就入職不滿意的公司,出現了半年的空窗期,工作收入大幅下降。日漸長大需要教育投入的孩子,源于逐漸老去需要照顧的父母,還源于未到變現最佳時機尚且還貸的房產。單憑我一個人的工資,還完房貸所剩無幾,在不想吃老本的情況下,生活立馬捉襟見肘。
這期間我們有過多次討論,做了嘗試,增加工資外收入。
我利用專業技能出去講課(應用心理學專業,8年hr從業經驗),老公利用多年行業經驗策劃文案,接一些私活,成功實現了變現。
但是因為渠道較少,口碑沒有樹立起來,變現的收入沒有工資收入高。我們還嘗試了用公公的人脈做了點小投資,入股了姐姐的服裝廠,雖然只有5%的資金投入,且尚未拿到回報。但是通過嘗試,我們更加清楚了一點:工作之外,其實還有萬物可生金,只是我們需要從現在起“修身養性”,同時需要考察風險等級。
4、 替換不良資產,優化資源配置。
目前總共有三套房產。一套北京自住價值600w,一套廣州空置價值230w,一套河北空置70w,
2013年我們在河北購入房產,5年期間,從總價40w漲到了70w,而同期在北京看的超小戶型,已經從52w漲到了180w,汗顏,不得不說自己眼光不夠好。河北的房產貸款很少,一直沒太重視,自入手起沒用心搭理,要么空置,要么閑置期較長,損失掉很多租金,同時也嚴重影響了資金的流動性。
今年準備出售河北和廣東的房產,用于盤活現金流,同時這一年時間攢錢生金,爭取在北京購入改善型住房,到時可以出租目前自住的這套住房。
很多人說“人到中年不如狗”,我并不認同。
目測一下四周,那些人到中年不如狗的人,不是年輕的時候自己作,就是年輕的時候自己懶,要么就是年輕時候自己缺乏規劃和自我管理。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后起之秀一波又一波,能人賢才一茬又一茬,想讓自己活得更好,花點心思,盤活一下自己所有的財產,給自己來個深度的規劃,讓自己對未來的可抗性更強一些,中年應該也不會那么難過。
其實,無論擁有多少資產,有愛有家,幸福就好。當然,我們還是要置頂賺錢能力。這樣,當父母年老時,我們才會有能力分擔;孩子需要時,我們才不會囊中羞澀。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