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今年是金融海嘯滿十周年;全球股市自08年底、09年初底部反轉以來,多頭持續接棒演出,尤其一七年,主動式操作大獲全勝。臺股指數上漲約一五%,臺股基金平均績效達27%,投資人成了名副其實的“基金受益人”。 但住了十年套房的林先生,至今卻仍是“基金受害人”;歷經八年多頭行情,像這樣的長期套牢戶,或許必須以更積極心態,面對它、處理它,否則資金長期被鎖在無底深淵,難保行情由多翻空,又得再“長相廝守”另一個十年。
第一招:買進對照組抓出趨勢發動點 不只十年前買進能源、貴金屬及巴西基金的人,就算定期定額至今,都未能解套;二十多年前,單筆買進日本基金的,現在績效恐怕也是負數。 “日本是非常特殊的案例,以東證指數來看,1989年指數約在2008點,到17年12月指數只剩下1817點;近三十年,指數掉了一千點。”鉅亨基金交易平臺總經理朱挺豪指出,早期買進日本基金的人,持有到現在大概都還套牢。
想要搬出長期套房,第一招,就是先感受市場波動,大跌時加碼攤平成本。 一位資深銀行經理,投資基金逾二十年,也曾中招買過日本及能源基金,但現在都已解套。他利用市場波動、逢低加碼攤平,不但成功“在哪跌倒,就在哪站起來”,還成了同事眼中的“超級基金達人”。 他分享,會長期套牢的原因,就是在U型左半邊進場,即買在基金凈值高點,之后便一路下滑;解套唯一方式,就是盡快把左半邊補起來(累積低成本單位數) ,并在上漲趨勢確立后(U型右半邊剛從底部揚升時)大量加碼。簡單講,就是逢大跌、急跌時加碼進場舊基金,如果怕越攤越平,干脆再買進同一檔基金當對照組,就可重新觀察波動。
第二招:分批引進好水排出壞水凈化資產 這位資深銀行經理表示,自己會針對長期套牢部位,再重新買進同樣標的,觀察其走勢;“若當新基金績效開始翻正,就代表U型右邊趨勢確認,等于找到了發動點,此時就應回過頭來,針對原本套牢的舊基金進行大量加碼,以擴大右半邊基金單位數方式,蓋過左半邊的虧損部位。”他強調,任何長期套牢的基金,只要逮到轉折點,就要積極加碼,不要置之不理。如果不想再碰“舊傷”、在趨勢發動時加碼,那么第二招“分批轉出”策略,就值得參考。
瀚亞投信副投資長林如惠直言,停利容易停損難,為克服心理障礙,相較一刀兩斷、認賠賣出,逐步轉移資金到其他較有獲利機會的市場,可能更容易被一般投資人接受。 舉例來說,07年單筆買進的能源基金,至今報酬率仍虧損五成;不甘心認賠殺出的結果,就會讓剩下的五0%資金失去更好的投資機會。反之,過去十年若能將資金逐步移轉至美國或新興市場基金,現在的獲利成果可能早已彌補了那五成的虧損。
第三招:長期趨勢往下一刀砍出不留戀 “想像長期套牢部位是一灘壞水,分批引進好的元素進來,壞水才有凈化的可能。”林如惠說,像產業型基金或單一國家基金,較容易因趨勢扭轉,成為“長期受災戶”,不過最壞狀況并非住進套房,而是永遠把錢鎖住、沒有“放掉壞水、引進活水”,被鴕鳥心態阻礙接下來的賺錢機會。 若不希望手中基金成為下一波景氣循環套牢戶,不妨借鏡“日本經驗”,學習認輸、停利。
朱挺豪分析,日本屬于長期趨勢向下的經濟體,主因包括一、少子化及高齡化現象,使得內需經濟不振,日本制造難以再創高峰;二、沒有好的移民政策,人力及技術皆缺乏競爭優勢。反觀中國,政府對經濟掌握度高,政策執行力強且具一貫性,甚至愿意放手讓新創公司發展,開放程度算相當大;再看美國,雖然政府對經濟掌握度不如中國,但創新力獨步全球,企業翻轉求生力極強;“現在來看,這兩個國家就不容易長期套牢。”朱挺豪說,對于單筆持有日本基金超過二十年的人來說,一刀砍出、長線轉進中國或美國基金,或許還更實在。
總的來說,產業型及經濟體較小的單一國家基金,在資產配置中應屬衛星部位,投資比例相對低,且須以波段操作方式進行;若基金表現不如預期,虧損7%可先停損一半,跌至15%就全數認賠出清。把握好這條停損線,就不用擔心長抱套牢風險。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