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風物長宜放眼量
外人看來,低買高賣是應該的呀。尤其是高點不賣出,真是笨人所為。在如此的外部壓力下,許多人從長期投資者走向短期交易者,這大概也是現階段基金發行規模尚可,但整體規模下降的原因之一吧。再加上渠道本身的利益傾向,以及長期投資教育聲音的弱化,最終讓投資者不是走向理性,而是走向短視:逐漸關注短期利益、忽視長期利益,而不再尋求大概率、大幅度的獲勝事件。直到牛市來臨,他們才發現因此喪失了巨大收益,可惜已為時過晚。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長期投資未必是獲取最高收益的方式,卻是適合大多數人的方式。
14、外人田里有肥水
匯率進一步市場化的條件在逐步形成。與此相關的是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賬戶的完全可兌換,這件事情在“十二五”規劃期間毫無疑問將被不斷推進。事實上,資本賬戶的可兌換在很大程度上正在逐步實現。如果一定要算一個數字的話,按照IMF(國際貨幣組織)的標準70-80%的可兌換項目都已經可兌換了。只差一點點,百姓自己能夠把存款完全不受限制的轉換到外幣這件事。也是一步一步,讓我們老百姓直接出國投資。
為什么這么講,從百姓個人的利益考慮,國外有巨大的投資回報的空間。我們不要只看到歐債危機,看到美國經濟情況不好,看到華爾街指數下降,這個是片面的。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經濟的不斷上漲,事實上帶動了蘋果公司、力拓、必和必拓、英國石油BP、美孚公司、寶馬公司等等大企業的股價上漲。用中國人俗話來講這等于是肥水流入外人田,難道我們的消費者、投資者、儲蓄者只能隔岸觀火嗎?我們應該積極走出去,布局到這些優質的金融資產上去。讓我們的百姓獲得中國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大企業的股價上漲、資產價格上漲的部分回報。
15、花大錢買貴貨
“他們花起錢來總是大手筆,但生活中卻節約樸素”,韓國投資專家樸容錫在描述新生代富豪時說。這句話看起來有點矛盾。
每個月接到信用卡單時,我們總是有這樣的疑惑—錢無聲無息滑過指縫。幾乎每位女性都有這樣的感覺:置裝費大把花出去,還是覺得沒衣服穿。
一雙質量好的皮鞋,只要保養得好,穿上10年也嶄新如初;一張經典的實木好床,即便連續睡上10年,也結實如新;一套紅木家具,可能越用越值錢。雖然大家都在說LV貴且不值,但花同樣的錢,買一個經典皮具可能比買十個“隨便背背”的包劃算得多:第一,當時絕對貴,下次自然買的少;第二,錢花在了看得見的地方。
另外,如果我們把錢花在享受各種經歷上,比如,出去和朋友一起聚餐,或者帶上孩子去游樂園玩耍,再或者一家人出國旅行。這些經歷不會變得老舊,也不會令人生厭,取而代之的是珍藏的記憶。多年之后,享受回憶,會覺得無比珍貴。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