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現在,投什么比什么時候出手重要
理財者總是陷入兩難境地:不滿意于國債和保本基金的微薄收益,也不喜歡股票和陽光私募的大起大落,把錢放(貸)給號稱能給5分利(月息5%)的表哥,但又擔心要不會來本金;終于打聽到一年穩賺13%的信托產品,卻發現湊不齊300萬的門檻。
每個理財產品總是在收益、風險和流動性上糾結不已,如同找女朋友,要么漂亮但不聰明,要么聰明但樣子普通,難得碰到才貌雙全的女子,卻看不上你。
幸好投資可以很花心,不能娶到美嬌娥,但可以同時擁有,坐享齊人之福。專業人士稱之為資產配置,是為了分散風險。
一個簡單的方法幫我們找對產品,先把錢簡單分成這四類,對號入座:
第一筆錢,隨時要用的錢(比如一個月后就要支付首付)。保持流動性沒商量,把它放在活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或者銀行短期理財產品中。
第二筆錢,主心骨的錢。說不定什么時候用,因為有它所有很安心,大可以放在固定收益的產品中,比如固定收益類的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等。
第三筆錢,小賭怡情的錢,沒有了也不會太心疼。大可以直入股市、做白銀T+d未嘗不可,還能順便提高投資經驗。或者嘗試些藝術品投資,國家文物局原駐外文物專家錢偉鵬給我們講了這么一個故事,七年前在日本一個不起眼的古玩市場隨便逛,花1200元買了一個看上去很普通的清代紫砂方壺,但是從它的質地和造型上看是一件上好的紫砂壺。今年春季有拍賣公司看中了這把紫砂壺,估價五萬,最后拍到220萬。這是非常大的回報。
第四筆錢,長錢。可能在10年以后才會派上用場,可以持有股票型基金、陽光私募,半年看一次就好。雖然今年股票型基金虧損,但長期來看,持有8年,也能把投資翻三倍。
11、隔靴搔癢更安全
如果理財也是一道料理,大可以將我們善食巧燴的本事移植過來,有米、兼有巧婦足以做出一桌好菜,無肉也不遺憾—在這兒,股市很像是一塊生肉。烹飪一道水煮肉片、京醬肉絲、辣炒回鍋肉都不賴,生吃?還是小心為上。
除非藝高人膽大,否則死得最慘的也是拿生肉當主食的人。
我們大多數人可能不了解信用違約掉期、商品期貨升水和抵押衍生品,甚至,也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了解股票,與其啖生肉難以下咽,不如找到好廚子烹制肉羹,“隔靴搔癢”未償不可。
12、投資最可怕的敵人是你的情緒
在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副總經理秦紅與投資者們的交流中,她發現投資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深刻的影響著投資行為。
因為痛苦就采取低買高賣策略,最終的結果大概率事件會是承受了下跌(因為不肯割肉),還賺不到牛市的錢(因為賺錢時會頻繁買賣,拿不到牛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