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2月28日上午,40多歲的李女士向大冶警方求助了一樁“奇案”。經了解,民警得知,由于生意往來的需要,李女士的手機支付寶綁定了2張信用卡。前幾日,李女士去銀行還信用卡,卻吃驚地發現信用卡從今年1月28日至2月17日,有7筆共計15700元的錢款被消費支出。
經過仔細回想,李女士確定這7筆款非其本人操作。
可手機和信用卡就在自己身上,支付寶交易記錄上也查不到這7筆交易,那這1萬多元是怎么不見的?莫非真是活見鬼了?
網警巧循蛛絲揭謎底
接到李女士的報案后,大冶市公安局網安大隊副大隊長劉亞東帶領民警彭俊迅速展開調查。通過查詢2張信用卡的銀行流水,民警發現7筆錢分別轉入了張某晶和王某的支付寶賬號。
民警將該二人的信息提供給李女士及其丈夫辨認,但二人均表示不認識。
3月1日一早,網警前往銀行等地展開深入調查。查明張某晶為大冶女子,今年23歲,王某為大冶女子,今年52歲。
通過分析,民警還發現王某的兩個兒子均為90后,且大兒子朱某華一年內住宿賓館多達幾十次,十分可疑。而張某晶的朋友圈內發布了很多互聯網“套現”的業務信息。
見此,網警劉亞東猜想這很有可能是一起本地熟人通過互聯網“套現”的信用卡詐騙案。
兒子缺錢“套現”親媽
大多數信用卡詐騙案,有實施詐騙的溝通過程,且詐騙人員作案在異地。但該案沒有人聯系過李女士,其手機也沒有中過木馬病毒,尋線追查的“蹤跡”全是本地,最重要的一條線索是,李女士的大兒子正從事網絡“套現”業務。
3月2日中午,警方在李女士家人的陪同下,對李女士的兩個兒子進行了詢問。事情終于水落石出,原來是李女士的小兒子劉某所為。
原來,劉某最近缺錢用,通過對哥哥“套現”業務的了解,便想到用信用卡“套現”。他趁母親不注意,偷拿其手機,打開支付寶,通過“套現”方提供的二維碼分7次轉走15700元。因為每次操作完他都將支付記錄刪除了,所以李女士未曾察覺。
“兒子從沒跟我們說過,造成了這么大的誤會,真是抱歉。”李女士表示,將對兒子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