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每年寒假過后開學的時候,小伙伴們總要比比誰收到的壓歲錢多,我以為幾十塊已經很多了,結果被紛紛嘲笑。
那時候雖然還沒有貧窮限制想象力這句話,但是我卻第一次品嘗到了攀比的滋味,收壓歲錢時的開心早就煙消云散了。
從那以后,過年的時候收到壓歲錢再沒有那種單純的快樂和期待。
- 02 -
長大后壓歲錢變壓力錢
雖然收壓歲錢再也沒有那種單純的快樂,但是要發壓歲錢顯然更不開心。
就像今年回家一樣,親戚朋友都覺得你在大城市過得很好,就看你給他們孩子的壓歲錢有沒有誠意。
什么是誠意?就是看你發多少唄。稍微關系近一點的親戚,小朋友的壓歲錢起步價就是一張紅彤彤的毛爺爺。
一張往往是不夠的,因為農村講究好事成雙,兩張毛爺爺就出去了。
再親一點的親戚,兩張也是不夠,那四張吧,那可不行,四不吉利啊,咬咬牙,6張毛爺爺就出去了。
特別對于實在沒啥感情的親戚,我給的那些個壓歲錢,真的是心不甘情不愿啊。
而且現在各種各樣的親戚大多是兩個孩子,所以每年在壓歲錢上的凈支出,一個月工資絕對是有的。
問題是你還不能哭窮,不管你平時在外面多么省吃儉用,這會必須打腫臉充胖子。
不然,有些親戚可能就會拐彎抹角地酸言酸語,其實當著自己面說還好,怕就怕你走后為難的是自己的爸媽。
解決完小朋友的壓歲錢,還有長輩的壓歲錢。我的一個同事就碰到這樣的難題。
今年,他過年回她老婆家,他老婆家有爺爺奶奶,每年晚輩要孝敬老人給壓歲錢。
按照去年的慣例,他倆就準備了1200塊的壓歲錢。沒想到的是,今年他老婆的堂妹也回家過年,給爺爺奶奶的壓歲錢是2000元。
這下就麻煩了,同樣是孫女,一個1200,一個2000,怎么都說不過去。
再補錢也不合適,我這位同事實在沒辦法又去商場買了一堆保健品送給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