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近來上市公司業績“地雷”的頻頻引爆,令A股的春季攻勢戛然而止,不少個股更出現“閃崩”現象。據數據顯示,截至2月3日,在已披露年報預告的2500余家上市公司中,有216家、259家、140家公司的預告類型分別為預減、略減和首虧。
不過,在多位基金經理看來,不少公司年報業績預虧的原因來自資產的一次性計提,并不一定影響上市公司內生成長性。隨著市場逐漸出清,部分遭遇“錯殺”的優質標的已經體現出較大的投資價值。
“地雷”頻爆引發市場調整
伴隨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的陸續披露,大幅預虧、業績向下修正及業績不及預期這三類業績“地雷股”被集中引爆,而開年首月表現強勢的A股也出現了一輪劇烈調整。
“上周樂視、獐子島等一批公司業績地雷的持續引爆,成為引發市場恐慌的重要催化劑。進入年報季后,盡管業績優劣不同的上市公司,可能出現股價持續分化的走勢,市場對此已有所預期。但地雷股頻出,仍令市場情緒在短時間內惡化。前期一度企穩甚至有所活躍的中小創板塊,因踩雷比率大而不斷重現股價奪路狂奔的景象。”金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剛分析稱。
匯豐晉信動態策略基金經理郭敏表示,根據業績預告,創業板公司2017年的盈利增長率中值約為15%,而三季報該數字為25%,業績大幅下修導致市場出現了“戴維斯雙殺”。
實際上,除了經營不善之外,還有部分公司的業績“變臉”源自商譽減值。如天際股份、千山藥機、奧飛娛樂、探路者等公司,因商譽減值,令全年業績出現大幅下降。
“2012年到2013年,很多創業板公司在并購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商譽,在2016年至2018年業績承諾陸續到期后,市場發現這些并購標的業績遠低于預期,這導致中小創公司進一步承壓。”滬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投研總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