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哥大畢業之后,巴菲特想進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但被拒絕了。之前想去哈佛也被拒絕了。為什么呢?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巴菲特其實是很羞澀的,尤其是年青的時候。后來上了卡耐基的課程好一點。現在當然是,跟任何人都能談笑風生!
最終他的誠意還是打動了老師,他得以在格雷厄姆的公司里工作。但之后,巴菲特還是決定回家創業了。26歲的時候,他成立了一家合伙公司。接著在32歲的時候,巴菲特開始買入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1963年,33歲的時候成為最大股東。當然,你可理解為巴菲特炒股炒成了股東。但實際上巴菲特對企業的經營也很有興趣。只有知道做企業是怎么回事,才能知道哪家公司好,巴菲特是這么說的,“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是個企業經營者,所以我成為更優秀的投資人;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是投資人,所以我成為更優秀的企業經營者。”當然,這也可能是看到別人經營企業的水平實在太差,干脆搶過來,自己干!
到1964年,巴菲特的投資陷入了瓶頸期,一直陷在老師“價值投資”的框架里,撿煙頭,從市場上找垃圾股。但一旦股價上漲,這種股票也會越來越少。巴菲特需要突破這種框架,才能第2次進化。
1969年,39歲的巴菲特讀到了費舍的著作《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潤》,他從中受到啟發,股票的投資不僅僅是一個價值投資的過程,還要考慮到公司的成長性,這家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是否能在幾年內大幅成長?當然,最終促成巴菲特進化的,還需要一個催化劑。那就是查理·芒格。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29歲的時候相識,并且變成了一生的好朋友,有著年輕時候一起拍大頭貼的友誼。芒格對巴菲特做了什么呢?查理·芒格在識別公司價值方面有著驚人的洞察力!正是他推動了巴菲特的轉變,巴菲特將這稱為從“大猩猩”進化到人類。其中一個重要的投資案例,是用2500萬美元收購了喜飴糖果公司。
這對巴菲特意義重大,他突破了老師的投資框架,不再只是從市場上尋找便宜貨,而是尋找真正有價值的企業進行投資,并且愿意付出成本。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只股票貴自有貴的道理。這樣,巴菲特將費舍和查理·芒格的杰出企業價值擴張理論結合,納入自己的投資哲學,形成了自己的投資風格。
這是巴菲特的第2次進化。
3 后期巴菲特:投資大師
1990年至今,是巴菲特的投資的第3個階段,我們可以稱為后期巴菲特。這一段時間,他的投資藝術日臻成熟,但巴菲特仍然在時時精華。這一進化一直持續到現在,這就是費雪所說的,每個十年,巴菲特就進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