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財經理財:網上理財,繞開長假保收益!近期不少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始通過投資送禮品、加息券、購物卡等方式來吸引消費者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不過由于距離春節長假僅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時,一定要注意產品的購買、到期或是贖回的具體時間,提前做好回款、提現、再投資等相關計劃,以免出現投資資金在春節長假期間被迫休眠,影響理財收益。
小盲區可能導致大損失
首次投資加送3%收益福利券、投資滿額送手機、本月投資送特權本金……近期,各大互聯網金融平臺都開始推出形形色色的促銷來吸引消費者。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年輕消費者是互聯網理財的主力群體之一,該群體在篩選理財產品時更為重視產品的預期收益,而對于交易細則大都僅限于“大致上了解”。
“之前在網上買過一次短期理財,結果到期日期恰好趕上個周五,到賬后馬上再申購另一款產品,卻要等到下周一才能確認。”關于理財產品的到期時間,今年才開始嘗試互聯網理財的陳小姐與記者分享著她的尷尬經歷。對此,有經驗的消費者算了一筆細賬,像陳小姐這樣理財產品周末到期的情況,僅是損失兩天的收益,如果消費者近期購買一個月左右的短期理財,很可能到期時間剛好趕上長達7天的春節假期,那損失會更大。以常見的28天理財為例,如果遭遇類似情況,到期后資金7天假期都無法再投資產生收益,相當于損失了下一次投資25%的收益。
做足計劃才能多賺錢
據了解,目前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時間模式主要分為定期理財和自主購買贖回兩種。相比之下,定期理財的時間相對好把握,消費者購買之日就能立即計算出產品到期時間和資金到賬時間,只要合理地避開春節假期前1-2天到期的即可,或者也可以選擇那些投資時間橫跨整個假期的產品,這樣就不影響假期期間資金繼續有收益。而針對自主申購和贖回的網上理財產品,消費者就要提前計劃好,在假期到來前2-3天甚至更長時間內提交申請,以確保下一筆投資在假期到來前就開始計算收益。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傳統的銀行理財,互聯網理財還會因為交易平臺不同、產品類別不同,造成產品在購買和贖回時,審核、成交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例如部分產品需要兩個交易日后才能確認。此外,如果消費者一筆投資結束后,下一筆投資需要跨平臺,一般還要預留出1-2天提現的時間。
業內人士建議,面對即將到來的春節長假,喜歡短期投資理財的消費者務必提前做好理財產品投資的銜接日程和計劃,做到收益最大化。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