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圈子是一種能力
說到混圈子,首先要想清楚的是:混圈子真的有用嗎?
打個比方,你現在想投P2P,但是又不懂P2P,你會怎么辦?最常見的辦法就是找一個懂的人來教你。你找這個懂行的人,其實就是在找圈子,找到了對的人對的圈子,你很快就會明白該怎么投P2P。這就好比你投P2P就找到了菜導,菜導又組織菜友們一起交流,這就是混對了圈子。
站在這個角度來說,混圈子當然是有用的,可以讓你在最短的時間了解一件事,學會一項技能。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實呢,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點。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碰到一個問題,受限于自己的能力和經驗怎么也解決不了,去看書學習也不夠時間,這時候有一個貴人相助,問題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這個貴人代表的就是你混圈子的能力。再說回烏鎮飯局這幫大佬,能走到現在有部分原因也是圈子混得好。
想當年京東碰上危機,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據說劉強東一夜白頭。后來,還是在今日資本徐新的牽線搭橋下,才找到第二輪融資。如果沒有徐新這個貴人,京東當年可能就真的跪了。
其實不只是互聯網大佬的發家史,在商界的其他大佬中,這樣的故事也很多。當年蒙牛遭遇信任危機的時候,蒙牛創始人牛根生半夜執筆,寫下《牛根生致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及長江商學院同學的一封信》的萬字長文。隨后,柳傳志在48小時之內就將2億元打到了牛根生基金會的賬戶上。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聞訊后,也送來5000萬元。甚至牛根生香港的朋友買下了許多蒙牛股票,以支撐和拉升股價。
這就是圈子混得好的價值和威力,你的圈子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混圈子不是真的混
很多人知道混圈子有好處,以為混圈子就是組織飯局吃吃喝喝,混圈子真的這么簡單嗎?
大家看看“東興飯局”的座次表,出現了很多年輕一代的互聯網新貴。比如左邊坐著的滴滴程維、快手宿華、摩拜王曉峰,隨便挑一個都是所在行業的巨頭。這說明什么呢?混進圈子可能并不難,要想真正融入圈子,你自己必須具備相匹配的能力和地位。如果你自己能力不夠,那么這些所謂的圈子和貴人都只是臉熟而已,別人一轉眼就不記得你了。
就拿最近“黃圣依演技遭吐槽”這事來說,曾經最美星女郎如今淪落到最尬演技,自然得不到圈內人的認可。周星馳更是直言“我和她不熟”,這里面除了曾經的恩恩怨怨,恐怕也和渣演技脫不了干系。說到底,混圈子不是真的去混,不是說你見了幾個名人記了幾個人名你就了不起。
混圈子的本質是利益交換,用已有的資源能夠交換到需要的資源,這才叫圈子混得好。你什么都沒有什么也不會,兩手空空想去套白狼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以上就是關于烏鎮飯局唯獨缺了馬云 原來“混圈子”是這樣的的相關內容,了解更多理財資訊及行情知識,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頻道。(綜合搜狐新聞、菜鳥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