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與短板
2019年,面對更加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不良資產暴露或將持續攀升。不良資產供給增加一方面為各類AMC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經濟基本面的不確定以及資管新規的持續影響,使得一級市場流拍率不斷提升,二級市場投資熱情也開始降溫,市場開始向買方轉換。
面對機遇與挑戰,戰略定位抉擇成為擺在地方AMC面臨的重要議題。
整體來看,地方 AMC 圍繞著不良資產處置這一基礎業務向兩個方面拓展:一是聚焦本源,將傳統的不良資產收購和處置作為自身最為專注的業務模式和核心競爭力;二是開拓外源業務——在不良資產業務的基礎上多元化發展,布局和耕耘盈利性好、自身擅長的投資業務、增信服務、財務咨詢、財富管理咨詢等。
業務雖已實現多點開花,但地方AMC的短板亦非常明顯,一是受制于金融牌照的缺乏,融資渠道窄、成本高,業務收益及模式發展受限;其資金來源除了股權融資,多為高成本銀行對公貸款,且民營主體地方AMC常被排斥在國有行、股份行授信之外,只能面向城商銀行、農商行、信托公司等高成本融資渠道,無法與四大AMC低成本大規模的同業借款、拆借、金融債相比;高資金成本對應的后期處置壓力成為制約地方AMC批量收購處置業務發展的重要因素;亦有部分機構開始嘗試公司債融資方式,2018年3月,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為首家獲得證監會核準公開發行公司債的地方AMC,而私募債的發行在業內已較為多見。總體而言,地方AMC的融資渠道相對狹窄,具備可操作性的各類資金融通方式及其案例對地方AMC均具備較大借鑒意義。
二是成立時間短,專業不良處置人員儲備相對不足,多元化處置能力亟待提升;三是目前以國資為代表的不少地方AMC權責利不統一,激勵機制不夠健全,亦有地方國資AMC向國資管理部門申請完善激勵方案,以進一步激發公司活力。
找方向、補短板,依托地緣優勢,正在崛起中的地方AMC或可成為不良市場更為重要的一股力量。
想了解更多股票內容請關注財經365網。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