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個人投資理財存在的誤區個人投資理財,簡單地說就是開源節流、管理好自己的錢財,理清楚自己錢的用途,有效發揮它的作用。當今社會,理財顯得極為重要,通常我們經常遇到的,如:結婚、購房、汽車、教育、各類保險、看病、養老、債務管理等。成功的個人理財不但可以使其資產增值保值,增加收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還可以改善個人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因此個人理財不只是為了生錢,也是為了提高個人生活品質,這才是個人投資理財應有的正確心態。
投資理財不但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一門風險很高的學問。我常說,低風險投資好比下河網魚,一般情況下也就濕濕鞋;高風險投資好比上山打獵,受輕傷是家常便飯,一旦“誤入歧途”,有可能“含恨終生”。
下面小編介紹一下常見的理財錯誤觀念:
缺乏風險意識
過去我們的理財渠道比較匱乏,不存銀行就買房,最后造成的結果是銀行躺著賺錢,房價漲上天。銀行背后有國家支撐,房地產經歷了黃金20年,基本不存在風險。
后來理財的渠道逐漸豐富,銀行理財、P2P產品、基金、信托、股票、債券等很多品種可以選擇,普通投資者接觸最多的是銀行理財和P2P理財,這些產品都是存在風險的,但無論銀行和P2P平臺都不向投資者認真介紹風險,真出現問題時用自有資金保證剛性兌付,還是沒有培養起來投資者的風險意識。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銀行在前幾年實施了存款保險制度,并允許銀行破產;新發布的資管新規明確要求打破剛性兌付;泛亞、e租寶、錢寶等互聯網平臺跑路。風險已經不能再忽視了。
風險越大收益越大
風險和收益之間確實是正比關系,但是不代表收益高的理財產品風險就大于收益低的產品。一款理財產品的風險,要取決于發行方的資信水平,資金使用方向,是否有足額擔保等。
綜合來說,資產信用狀況良好,投資方向合理,產品有足額擔保的理財風險更小。
規模越大,風險越小
有些人迷信大公司的風險更小,相對來說大公司經營可能更穩定,但實際上風險與規模的關系并不是非常大。比如前段時間出事的錢寶、e租寶、泛亞的規模都在400-500億,最終還是倒下了。
相信隱性擔保
這種隱形擔保往往存在于國企或者有政府背景的公司,地方融資平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隱性擔保由于沒有明確的約束,是否存在很難說,但隱性擔保的存在決定了產品收益率不會很高。
最終的結果就是,有一個沒有明確承諾的擔保方,卻拿著超額擔保的收益率。
將過多精力放在理財上
雖然說理財確實很重要,不過千萬不能本末倒置。很多人沉迷于股票交易,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在股票市場上,但實際上投入到股票市場的錢也就只有幾個月工資,這時候勞心費力,在股市里好不容易賺到了錢,但實際賺的錢非常少。
對于沒有積累到大量財富的人來說,努力工作、努力學習,提升自己賺錢的能力才是最好的理財方式。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