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條的問答和財經板塊內,很多人都在詢問如何理財,到底買基金好還是股票好?p2p是不是一個騙局?哪些投資沒有風險?怎么在x年內把5千變成50萬等等問題。
這些問題給我一個深深的感觸:大家愿意理財,但是觀念錯誤。所以,結果可想而知,盲目跟風,賠錢懊惱,最終對理財失去信心!
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樹立正確的理財規劃觀念。
第一,我們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
很多人都會說,平時工作已經夠忙了,哪有時間再去看書學習?這就是我們為什么只能看別人賺錢的根本原因—時間規劃!
我們可以每天拿出來20分鐘玩一盤游戲,可以花2個小時看一場電影,為什么不能拿出來10分鐘讀一篇文章呢?
所以,真心想要做理財,先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讓每一天都能有所收獲!
這里推薦兩本書: 《窮爸爸富爸爸》和《時間管理》(東南大學出版社)
第二,規劃大于收益
很多很多人都把這一點弄反了!
所謂規劃,是你對未來幾年想要獲得什么樣生活的目標設置,但不是盲目的空話目標。比如,有人說,我現在30歲,一個月工資5000多,想要10年后退休環游世界。這就是不切實際的空話目標。
理財規劃是要規劃什么呢?—現金流!是要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來支撐你的生活。因此,理財規劃更加注重長期現金流的保值功能,而不是短期的資產增值收益。
第三,理財不等于投資。
很多人都會認為理財就是投資,嚴格意義來說,兩者還是不同的。
如前面所說,理財是一種生活態度,而投資是獲得風險收益的一個手段,再有,像基金、股票、債券等是投資的一項產品。
因此,理財和投資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理財是對資產的安排和部署,目的在于保值;投資是以增值為目的。
第四,不要過份迷信專家。
這是很多入門時間短的人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
注意,我們說的是“過份迷信”而非“不相信”!
專家的建議是根據其專業知識和經驗作出的判斷,但是,是帶有普遍性的,而非針對你一個人的具體情況給出的建議,即便你有機會將自己的情況與專家溝通。
當你掌握了相關的原理,對你自己的財務狀況作出規劃的專家就是你自己!
第五,嚴格執行,過程控制。
理財規劃的重要一項是現金流管理,而管理的四要素中執行和控制是重中之重。
當我們制定好了理財規劃,需要按時、按質予以執行,定期回顧,檢查是否發生偏差,如有,立刻進行調整,以使整個規劃能完整、有序完成,實現既定目標。
以上,是關于理財的一些觀念,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