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臨近年末,各行各業都在緊鑼密鼓安排本年總計及新一年規劃,而對現金貸來說,2017無疑將成“災難年”。隨著監管緊鑼密鼓的各項政策、通知發布,將現金貸推上風口浪尖,較比之前“悶聲發大財”的狀況,未來,現金貸何去何從,成為監管、行業乃至用戶所共同聚焦矚目的對象。
現金貸盛世之下的陰影
現金貸,是近兩年在國內興起的小額現金貸款業務的簡稱,其利用互聯網渠道獲客,通過線上實時信用審查后快速放款,主要特點是無抵押、無特定消費場景、期限短、額度低,目前國內現金貸放款金額一般在500元—2萬元之間,個別平臺放款最高可達30萬元,如微粒貸、借唄及小米貸款等。區別是各平臺有自己的審核標準,如微粒貸為白名單制,無法主動申請;支付寶借唄的要求則是芝麻信用600分以上。而小米貸款審核體系類似支付寶,有自己對用戶的整體信用審核體系,根據個人信用情況發放對應數額。
自2016年以來,現金貸業務在國內獲得快速發展,據統計,目前現金貸交易規模高達上萬億。根據網貸天眼數據統計顯示,現金貸交易規模在2016年1月份單月交易量僅為7.9億元,而截至2017年10月份,單月交易量高達121.22億元。其增長速度可謂是嘆為觀止。前期“入圍”的平臺,也都著實賺足了腰包。也正是如此龐大的交易額,催生國內不良平臺春筍般紛紛出現。尤其自2017年趣店上市公開利潤后,現金貸的巨額利潤在驚掉眾人下巴同時,也直接將行業推至風口浪尖。
與此同時,現金貸行業的暴利催收、奇葩審核,及存在的陰影,也暴露在眾人眼前。從校園貸“逼死”借款學生,到顏值貸賣身抵賬,再到黑社會威脅人生安全,現金貸平臺催收手段可謂是無所不用。而借款人為了解決“燃眉之急”,往往是一人注冊數家甚至幾十家借貸平臺,拆東墻補西墻是其常用方法。這樣直接導致的結果便是拆來拆去雪球越滾越大,欠款堆積,無力償還。面對平臺的催收,只能惶惶不可終日。
從現金貸本身屬性來說,其實是實現普惠金融的良好途徑之一,面對上億人口的征信空白,現金貸填補了征信系統無法覆蓋的區域,可有效解決人們應急之需。而行業之所以走向畸形,無外乎高利益驅使,大量無“規”可尋的平臺滋生,以低利率、返現等方式虛假宣傳,吸引“小白”用戶借款。尤其在信用評估方面,也可謂是奇葩,央行征信、個人收入評估等在不良平臺眼中都通通靠邊,僅憑一張身份證、一張裸照即可放款,借款人欣喜的同時也落入這些平臺的圈套。
現金貸由盛向衰,也正證明一句古語“盛極必衰”。而導致現金貸衰的主要核心則是行業的亂象和平臺的“野蠻”。如今,監管重拳已出,現金貸行業及平臺也面臨最后的去留,但已身不由己。
不法平臺、老賴最后的瘋狂
自12月1日,相關部門出臺《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后,其中明確規定五條紅線:無牌照禁止放貸;綜合年化費率不得超過法律規定;P2P和互聯網平臺禁止為現金貸提供資金;現金貸機構杠桿比例禁止超過各地現行規定;不得繼續發放無消費場景的網絡小額貸款。
據了解,通知下發后逾90%的不合格平臺將被淘汰出局,而近期不法平臺也開始最后的瘋狂——催收。其中不乏有平臺使用嚴重暴力催收手段,只是為了在出局前盡快挽回損失。據透露,更有甚者甚至給借款人家里寄棺材、P裸照,爆其通訊錄等方式,小編想說真的不忍直視。
對于借款人而言,隨著監管政策的下發,平臺上演催收瘋狂,借款人則是開始瘋狂躲債。由于上述所說,多數現金貸用戶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近期面對平臺的瘋狂催收,原本計劃拆其他“西墻”,而今無墻可拆,只能發揮其老賴做法,再怎么打電話或威脅,只能躲避。
對于現金貸由盛到今的狀況,實屬一言難盡。前期監管的缺失、市場的巨大需求、行業的暴利驅使、平臺的不良發展等等,都是導致如今亂象的根本。好的消息是監管已開始整頓,且雷厲風行,大批不合規平臺將淘汰出局,有利于行業凈化。隨著良性的發展,未來也將是正規軍繼續發力的領域。也希望在未來的不久,現金貸的“陰影”能及早迎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