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具體到部分銀行來看,收益與期限倒掛的情況也較多。以微眾銀行在售的理財產品為例,投資周期最短僅為14天的理財產品“天平洋增益14”預期收益為5.00%,另有“廣證紅棉170”、“興證金麒麟180”、“天平臺增益182”等三款6個月的產品收益率均在5.10%至5.20%之間,而“廣發多添利210”的產品期限為7個月,預期年化收益卻只有4.80%。
實際上,每到季末考核時點,理財產品并非期限越長收益就越高,在銀行長期資金不是很緊缺的情況下,收益倒掛的現象時有發生,建議近期有有購買需求的投資者可留意自身開戶的銀行有無此類產品推出。
購買時要踩準“時點”
雖然節前有不少理財產品收益率較高,但業內人士建議,有購買需求的投資者也要注意“買入”的時點。由于不少產品的申購期較長,而申購期不同于“起息日”,起息日才是真正開始計算收益的日期。尤其是不少銀行推出的國慶專屬理財產品,雖然收益會比同期理財產品高出1至3個百分點,但“起息日”卻有可能是在國慶后。
尤其是,一般國慶前夕及國慶期間發售的理財產品往往有不少要到節后才能計息,募集期會長達十來天,因此投資者在選擇時不僅要看申購時間,也要留意實際開始計算收益的時間,即‘起息日’。盡量購買起息日在國慶前的產品,以便鎖定小長假期間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