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是,分清什么是“負債”什么是“資產”,并且不斷地買入資產。你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其實大多數人分不清。比如說你有一輛車,可能覺得是資產,但車是明顯的負債,因為保養它需要花費源源不斷的費用。
很多人認為掙得多花得多,大量地買入負債,把自己的經濟拖垮。比如一個人突然中了彩票大獎,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過得很瀟灑,但是如果他的腦子里一直是怎么花掉這筆錢,而不去投資的模式,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打回原形,甚至負債累累。
這也是新聞上“一男子中五百萬彩票,三個月后卻一貧如洗”這類事件背后的原因,擁有這種只會消費不會投資的典型“窮人思維”的人,不管他掙多少錢,本質上都是窮人。
富人是怎么消費的呢?絕對不會用本來購買資產的錢,去購買負債。如果他們想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比如想購買奢侈品,一定會用資產賺來的錢來購買,即他們會不惜一切努力,把錢生錢的模式搭建起來,然后再去考慮消費。
那么什么是購買資產?像房產、股票、基金、債券這些都是。窮人一般不會購買資產,一方面因為太累太麻煩,另外一方面,因為本身投資本金就少,就算升值帶來的利潤也不多,所以還看不上。這就是窮人為什么一直窮的根本原因。
富人會把自己的每一塊錢當做一個小兵,組建一個像軍隊一樣的生財系統,讓他們為自己賺錢。窮人則忍受不了這種辛苦搭建的過程,克制不住自己的消費欲望,有多少花多少,還覺得自己很瀟灑,口頭禪為“人生須及時行樂”。
所以要正確區分資產和負債,然后克制自己的消費沖動,先自己的錢積累到可以自己生出錢來,才算是正確的理財方法。
中國年輕人總是被灌輸,要好好學習,找個好工作的理念。我們的教育也從來只強調智商,而不培養財商。獲取更多理財知識行情動態,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