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關于基金該不該賣出,都討論的熱火朝天的,說什么的都有。不過,對于持有基金的當事人來說,買入還是賣出,真是一個特別糾結的選擇。
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我買的基金已經賺了20%,我買的基金虧損了25%,到底該不該賣出呢?
作為一個在投資市場摸爬滾打的人,試問誰都會交一點學費,可多可少,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投資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其實,你仔細想想,金融市場發展了那么多年,它的投資邏輯似乎沒有改變。
多半是持有低估的資產,買入即持有,等到高估的時候拋出,也就是常說的低吸高拋的游戲。
關鍵是,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高點和低點都不容易把握,如果知道高低點,不如直接買股票來得容易,但我們卻可以研究出一些規律。
就像上面提到的基金虧損25%,該不該賣出一樣,它背后的邏輯其實是,基金應該什么時候賣出?
資深基金玩家LAOK,很多人的基金啟蒙老師,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他的經典著作《解讀基金》。這本書我讀過10遍以上,真的收益蠻多。
他在書中就提到,基金賣出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1、你買的基金達到了止盈的目標;
2、這只基金不再符合你的投資策略;
很顯然,當你的基金虧損25%的時候,這支基金并沒有滿足第一點止盈目標。
那么,再來看第二點,這支基金不符合你的投資策略。
什么是投資策略,說得簡單點就是,根據你的風險承受能力與投資期限,選擇和你匹配的投資產品,設定適當的止盈止損,它包括買入賣出整個流程。
當然,投資的期限和投資人心理承受能力,這些要素并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變化的,直接影響你的投資策略。
比如你年輕的時候買基金,80%的倉位可能配置波動大的股票基金,這個時候即便是虧損,由于本金不多,年齡也不大,你還有從頭再來的機會。
隨著你的年齡漸長,抗風險能力必然會下降,你持有的產品,必然是穩健型產品居多,進攻性的產品越來越少,這才符合你的預期。
此外,投資產品本身也處在變動之中,基金經理、市場行情、投資策略等要素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影響著你的投資策略。
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基金虧損了25%,該不該賣出呢?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這個25%的虧損是如何產生的?是這支基金基本面出現了惡化,還是外部因素引發的。
先看第一個:基金本身
基金虧損25%,與基金本身的有沒有關聯,怎么去考察呢? 直接影響基金業績的要素有:基金經理、基金重倉的股票、基金公司等要素。
先看基金經理有無變更,然后去看一看基金公司或者基金重倉的股票有沒有問題,比如明星基金中郵系踩雷樂視網以及爾康制藥。
如果是基金踩雷,或者基金業績大幅跑贏同類型基金(長時間),我不建議繼續持有,畢竟持有爛基金就是沉沒成本,如果是是僵尸基金,更可能拖垮你。
再看第二個:外部環境
外部因素涉及到整體的市場行情、政策,如果整體市場行情都是不好的,同類型基金也是大幅下跌,你要求基金逆勢上市,似乎不太合理。
如果基金虧損不是基本面問題,即便是短時間虧損,你也不用著急,市場就像一個蹺蹺板,板塊之間是輪動的,你的基金遲早會有補漲的機會。
基金虧損25%,不但不是一個賣出的條件,反而是一個補倉機會,可以更大程度降低你持有的成本。
我們一貫強調基金適合長期持有,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多年,通過時間最大程度的平滑成本, 這種磨人的耐心才是基金持有需要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