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股債市場持續疲軟,基金產品普遍面臨銷售難題,部分基金公司打起“自購牌”。受市場行情影響,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員工大比例持有自家基金的情況愈發增多,且對自家基金產品的申購份額也在大幅增加。
數據顯示,2017年中報披露的基金公司內部員工持有自家基金產品基金份額的情況中,包括華夏鼎隆債券基金C份額、國泰安益靈活配置混合基金C份額、泰康新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基金C份額在內12只基金產品獲內部員工自購基金份額占比達100%,77只基金產品內部員工持有基金份額比例超50%(A、C份額分開計算),而2016年同期僅有信誠新銳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B份額、東吳移動互聯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C份額、海富通新內需靈活配置混合基金C份額、申萬菱信安鑫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C份額和諾安優勢行業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C份額5只基金產品獲內部員工自購基金份額比例達100%。從基金公司角度來看,今年上半年,內部員工持有基金產品份額占比超半的77只產品中,有19只基金產品屬于招商基金,占比超兩成,成為名副其實的自購大戶,此外,銀華基金旗下有6只基金產品員工參與自購基金份額占比過半。
盈碼基金研究員楊曉晴向媒體記者表示,基金公司自購旗下產品可能出于以下原因:一方面代表基金管理者以及內部員工對后市的看好,另一方面,這種自我認購的行為向投資者展示對旗下基金產品的信心,期望通過與投資者利益“捆綁”的方式刺激投資者購買以提高營銷業績。此外出于自身理財需求,自購基金份額往往在基金募集困難時或臨近清盤時扮演“救場”角色,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經受股債市場持續疲軟、委外新規實行、基金去庫存等多方面壓力,新基金發行比較困難,它們更多是出于被迫自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