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賺錢效應顯現和對A股市場的樂觀預期,一批大牌私募今年以來密集發行新產品,尤其是價值投資風格的私募基金,因為業績優異,所發產品普遍受到投資者追捧。
對于后市的投資布局,多數私募基金依舊看好結構性機會。他們認為,價值和成長均具備投資機會,看好具備國際比較優勢的制造業龍頭公司、受益于消費升級的個股,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消費電子、保險、航空等板塊。
績優私募乘勢密集發行新品
今年以來價值投資大放異彩,一批業績優異的私募受到投資者青睞。部分大牌私募基金選擇了乘勢而上,積極發行新產品。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一些堅守價值投資風格的私募基金旗下產品業績增幅普遍超過20%,個別表現特別優異的私募基金甚至超過了35%。
據統計,截至8月16日,中長期業績表現亮眼的高毅資產今年以來已發行35只新產品,僅6月份以來就有15只新產品成立。同樣堅守價值投資的景林資產,今年以來發行成立了14只新產品。此外,星石投資今年以來成立了7只新產品,王亞偉的千合資本今年以來成立了5只產品。
一家管理200億元資產規模的私募基金總裁坦言,因為在2015年市場狂熱之際保持了冷靜,當時沒有發行新產品,并限制了資金的申購,所以在市場牛熊轉換之后,客戶的投資體驗還是不錯的。因此,近2年來公司旗下產品規模持續增長。不過據其了解,不少私募基金的規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水,尤其是成長風格的一些私募基金。這位私募基金總裁認為,如果市場賺錢效應能夠持續一段時間,未來私募基金的整體規模將進一步增加。
事實上,私募行業的“馬太效應”越發凸顯。上述私募基金總裁認為,從美國市場的發展情況看,基本上是15%的對沖基金管理人管理著85%的規模。因此,中國私募行業還處在集中度上升的階段,并會進一步演化。
此外,一些機構投資者如銀行委外資金和第三方銷售,同樣在經歷了市場幾輪殺跌之后,更加關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綜合素質。對于合作伙伴的選擇,以前會尋求幾十家機構進行合作,如今只會選擇白名單上的十多家機構進行合作,這也促使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而基金業協會對私募基金管理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合規成本也明顯提升,未來將會進一步促使行業優勝劣汰。
后市價值與成長均有機會
隨著市場整體風險偏好從低位穩步抬升,在私募基金看來,市場離整體過熱還有相當的距離,依舊看好結構性投資機會。
滬上一家大型私募基金認為,結構性行情中,機會大于挑戰。個股選擇方面,行業的重要性弱于個股自身特征,無論是強周期還是價值或者新興成長,龍頭企業的馬太效應明顯,后續關鍵是企業中長期成長空間的價值判斷以及與現有市值的“性價比”評估。
世誠投資表示,將以性價比仍可接受的部分消費龍頭為底倉,同時堅守消費以外的部分板塊龍頭,包括但不限于銀行、券商、能源、建筑等。此外,他們將進一步聚焦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盈利能力持續改善的中游行業。對于成長股,則將做好充分的研究準備,以迎接估值出清后的交易機會。
一家中型私募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表示,后市看好制造業龍頭公司、消費電子,以及保險、航空股等。
北京一家大型私募基金判斷,未來宏觀經濟有望保持在平穩增長區間,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短期內,市場風格仍難言轉變,仍以優質消費股為主,并適當配置超跌的有業績支撐的成長股。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