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管趨嚴、委外收縮、行情萎縮的多重壓力下,今年來,迷你基金清盤化現象明顯。截至目前,清盤基金數量已經超過30只,遠超2016年。
迷你基金也在加快轉型的步伐,混合型產品是主流方向。但對基金公司而言,同樣面臨著轉型難度大、效果差、運營成本高等問題。
第一財經注意到,二季度來,多只疑似委外的定制債券型基金遭到機構的大額拋售,大額贖回明顯,這也導致基金凈值出現了大幅的波動、或出現倉位調整困難,并進一步引發了基金合同終止、清算等問題的出現。
基金公司對迷你基金的態度也有所不同。近日來,廣發、嘉實等基金公司公告產品到期后暫停以及終止產品。
“如果覺得這一類產品后市也沒有稀缺性,那就可以選擇清盤。如果要是有稀缺性就會想辦法保住,比如多開展營銷活動,給渠道多一些獎勵鼓勵營銷部門去賣這只產品。”滬上一家公募基金的營銷策劃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大額贖回風險聚焦
統計顯示,7月以來,中融鑫思路C、平安大華添益C、西部利得合享C在7月26日、7月6日、7月14日單日的漲幅分別是57.29%、8.99%和11.32%,廣發集富純債A在7月11日單日漲幅則為15%…這些基金單日莫名的大漲,很有可能是遭到大額贖回所致。這是因為,基金凈值精度計算問題,因贖回費歸入基金資產,導致基金凈值出現了較大的波動。
第一財經也注意到,二季度末規模小于2000萬的迷你基金,不少在一季度末時還未“淪落”為迷你基金。比如國聯安鑫利,一季度末時規模超過2億,到了年中規模驟減為不到200萬;又如民生加銀新收益,一季度末時規模為3.53億,二季度末規模下降為4698萬。
民生加銀新收益在二季報中顯示,單一機構投資者在今年4月1日至5月15日期間,贖回3.09億份額;國聯安鑫利的機構投資人也在二季度贖回了1.99億份額,只剩下90萬份。
4月份來,銀監會監管文件密集出臺,對銀行理財和同業業務的監管成為近期銀行委外贖回的導火線。
中信建投宏觀固收分析師黃文濤研究指出,同業存單快速膨脹支撐了委外和理財大幅擴張,隨著監管初步明確了對發行和持有同業存單的計入同業業務以及相應標準,同業存單規模收縮,其對接的委外和同業理財也就面臨贖回壓力。
業內人士也指出,發生大額贖回風險時,若基金在短時間內難以變現足夠的資產予以應對,可能導致流動性風險,并且若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達到或超過基金份額總額20%的單一投資者大額贖回引發巨額贖回,將可能對基金管理人的管理造成影響。
并且,大額贖回導致基金資產規模過小,不能滿足存續條件,可能導致基金合同終止、清算等風險。
“這要取決于基金公司過去兩年發展思路是什么,如果是追求規模并獲取業績報酬,可能會接業績報酬提升比例高、溢價的空間大的資金,基金公司可能拿到它的錢可以去買一些資質不太好的東西,并加比較高的杠桿去博。”北京一位債券基金經理也向記者表示。
清盤加速
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年中,基金規模小于5000萬的基金共有386只,小于2000萬的超級迷你基金有148只,更有53只基金的規模在一千萬以下,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大。
7月27日,廣發基金發布了《關于召開廣發新常態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的公告》:提請“審議《關于終止廣發新常態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相關事項的議案》”,原因是:“根據市場環境變化,為更好地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
資料顯示,該基金2016年11月29日開始發行,銷售渠道是廣發的直銷和該公司的網上交易。該基金成立于2016年12月5日,成立規模為200,005,207.79元;今年二季末的規模為0.51億元。----這種種情況,有著較為典型疑似委外的特征。
由于不少迷你基金屬于機構定制債券和混合產品,轉型難度大,越來越多的基金管理人在向監管層提交的報告中提出了清盤的方案。
統計顯示,今年來基金清盤速度加快,清盤基金數量已經達到32只,這個數字早遠超去年去年的18只,而在2015年的極端行情中,全年清盤基金也不過30余只。
國聯安鑫利在二季報中表示,“擬召開持有人大會,終止本基金合同并進行基金財產清算。”
根據今年3月的定制基金新規,在新基金發行中,單一機構新設基金(含已經獲批但尚未成立的基金)單一投資者持有份額占比超過50%時,將采取封閉式運作,或定期開放且開放周期不低于3個月,并采取發起式形式運作。
“如果管理人旗下迷你產品過多,上報產品的基金的話監管會有限制。比如超過3只迷你基金會限制同類型產品的申報。如果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數量超過10只,將被暫停申報新基金。”華南一家老牌基金公司產品部門負責人表示,監管是原因之一,這個要求也使得基金公司加快迷你基金的處置步伐。
轉型之思考
根據二季報的披露,上投摩根優信增利A因為存在“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元”的情況,出現該情況的時間范圍為2017年02月03日至2017年06月30日。基金公司擬調整本基金運作方式,加大營銷力度,提升基金規模,方案已報監管機關。
創金合信尊譽純債也在二季報中表示:“截至本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本基金已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元,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本基金管理人已向中國證監會報告并提出解決方案。”
按照基金運作管理辦法,非發起式的開放式基金如果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需要向證監會報告并提出相關方案,如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并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
“看市場的實際需求,看如何選擇會比較好,再決定朝著哪個方向轉型。但是轉型其實一個比較難的一件事,轉型并不一定能帶來銷量。轉型完成后不代表一定有人買,這個很難的其實,并且運行成本也比較高,因此也有基金公司會考慮清盤。”該華南公募產品部門負責人進一步稱。
“如果能產品能正常報就正常報,但是有些公司清盤會比較費勁。基金公司肯定會加大力度,來避免連續60日的這個規定。”前述華南公募產品部門負責人也進一步向第一財經表示。
第一財經也了解到,為避免小眾化及迷你的問題,并且投資更為靈活,混合型基金成為很多迷你基金轉型的方向。
一些“迷你”基金也成為部分基金公司手中的殼資源,在市場機會來臨時,可以對接固收類的資金,也可以作為抓取權益市場機會的通道。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