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在2016年8月大殺四方,擊敗保利、萬科(02202)等房企,拿下樓面價達10.03萬元/平方米的上海靜安中興社區兩幅高價地塊后,融信中國(03301)淡出財經頭條已經有一段日子。
這或和融信中國(03301)創辦人歐宗洪的處事風格有關。歐宗洪一向以低調的地產大佬著稱,他鮮少出現在媒體或各種活動現場。
然而歐宗洪的成長經歷卻注定其必是聚光燈追隨的人物。歐宗洪出生在“莆田最貧窮的鎮最貧窮的村最貧窮的家里”,歐家共有兄弟姐妹6人,出了3個富豪:大哥歐宗金,創建了福建歐氏投資集團;二哥歐宗榮,執掌另外一家閩系房企正榮集團;歐宗洪則是最小的孩子,創辦了融信中國。
歐氏三兄弟白手起家,兄弟三人的發家史被贊譽為是一段傳奇。正如個人的經歷一樣,歐宗洪帶領的融信中國注定也是一家不平凡的公司。歐宗洪身上的“兇猛”基因被這家公司繼承。
一組數據能彰顯公司快速發展的軌跡。根據融信中國年報顯示,從2012年到2016年,融信中國的營收從12億元猛增至114億元。
在土地市場上,融信中國同樣以“激進”著稱。自拿下上海靜安高價地后,融信中國“買買買”的腳步未停歇。據了解歐宗洪的人士觀察,歐宗洪不喜歡喝酒應酬,基本是家里、公司、會所三點一線。在會所,主要是健身、會客。歐宗洪只關心兩件事——左手拿地、右手融資。
進入2017年的7月,融信中國的拿地方式發生了轉變。近日融信中國近29億元收購寧波海亮及安徽海亮各自55%的股權的公告面世,這為早在今年4就開始磋商前述收購事項定調的同時,也昭示融信中國開啟并購拿地之路。
融信中國的擴張路徑
據了解,歐氏三兄弟拉開了在莆田房地產市場兇猛擴張的序幕。
根據媒體報道,歐宗洪的兩位哥哥從石件工學徒做起,后投身路橋建設。2000年,同樣起家于路橋建設的歐宗洪創立莆田市交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了當時莆田市中心第一高樓“觀橋御景”。在周邊房價不到500元/平方米的時候,“觀橋御景”硬是賣到了1400元/平方米。
通過“觀橋御景”等項目積累資本后,歐宗洪從莆田來到福州,于2003年創立了融信地產。
根據融信離職員工此前對媒體的介紹顯示,融信成立的前幾年,一直在福州開發大眾型樓盤。直到2007年上半年,全國樓市暴漲,所有地產商都患上了“土地饑渴癥”,融信才想著大干一場。
根據業內人士的介紹,只有去新市場搶份額,才能支持企業繼續擴張,這是以融信為代表的閩系房企走向全國的邏輯。
根據融信中國官網資料顯示,從2009年開始,公司進入漳州、廈門,2013年,業務拓展至上海、杭州等地。2016年初,融信中國終于得以在香港主板上市,并為了全國化戰略布局,將總部搬遷至上海。
對于本土房企而言,外來者融信中國被稱為是“洪水猛獸”,其闖入當地市場,沖擊了固有的秩序與節奏。以融信中國重倉的杭州為例。2013年進入杭州市場的融信中國,4年時間布局了15座項目。數據顯示,2016年,融信在杭州區域憑借三盤進入市場銷售榜單前七;2017年融信在杭州又將推出10個全新樓盤,無論是項目數量、規模,都呈現出“黑馬”的姿態。
業內人士表示,就發展周期來說,龍頭企業進入杭州市場尚需4-5年方能達成的格局,融信模式2-3年就已經完成,在這一輪發展中搶得先機。在業界看來,融信正是“高杠桿、高周轉、高風險、高溢價”模式的代表。
實際上,融信中國的高杠桿率一直為市場詬病。數據顯示,2014年底,融信中國資產負債率高達1541%。不過近兩年該比率有較大幅度下降,2015年底和2016年底,分別為247%、98%。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