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和14日一度聯袂跌停后,神霧環保(300156.SZ) 和神霧節能(000820.SZ)這對環保行業“雙子星”以一則“擬披露重大事項”公告,在17日上午雙雙開市停牌。
就在眾人對“神霧系”股價大跌一頭霧水時,17日傍晚,神霧環保和神霧節能進一步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神霧集團通知,擬籌劃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項。目前相關方正在就該事項的具體方案進行商談,存在不確定性”。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兩家公司的利好消息。如神霧環保預計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4億元-4.2億元,神霧節能也披露上半年凈利潤預計1.85億元-2.1億元,同比增長83.53%-108.33%。
不過,在17日創業板指數下跌5.11%,維持1656.43的持續低迷下,究竟是兩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存在危機?還是機構由于市場的悲觀情緒進行大單拋售?
7月17日下午,21媒體記者就此致電神霧環保證券事務部,其表示,“公司內部經營一切正常,業務不存在異常”,對于最近的股價大跌,其認為“還是和二級市場的波動有關”。
周末會議
股價大跌的迷霧尚未散去,神霧系并非沒有行動。
7月17日,一位接近上市公司的人士向21媒體記者透露,“就在上個周末,一些基金和券商等機構與上市公司開會進行了溝通,機構希望上市公司能夠面對公眾,解釋其業務和商業模式,對質疑做出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神霧系的掌門吳道洪是A股少有的科學家型掌門人,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發動機專業獲得博士學位,還擁有27項國家專利。但如何應對市場質疑,詮釋其商業模式,他似乎需要跨出新的一步。
據21媒體記者了解,神霧的主要業務模式為EPC投資以及PPP模式等,在很多項目上,由短期的設備供應和工程制造,轉型為長期的股權參與。在周末會議中,多家機構也提出,這種面向B端客戶的合作模式比較特殊,不容易被市場理解。
公開資料顯示,神霧環保的核心技術在于自主產權的蓄熱式電石生產工藝,其產生電石、合成氣及人造石油等,由電石制備的乙炔與來自合成氣的氫氣進行反應,從而制造出被稱為“化工之母”的乙烯,形成了“煤炭-電石-乙炔-乙烯”的產業鏈。
招商證券6月9日研報指出,2015年開建的河北霸州中試基地,2016年3月份建完開始試車,乙炔轉化率大于98%,乙烯收率大于90%,乙烷選擇性小于4%。
招商證券認為,目前神霧集團正在推進10 個乙炔法煤化工項目,以總投資額909 億元推算,年收益為130億元。其中,乙炔法制聚乙烯項目7 個,合計360 萬噸聚乙烯,總投資889 億元,以此推算,將產生萬億級市場。
不過,一位曾在6月9日參與霸州中試基地調研的機構投資者表示,“從現場情況看,上述技術的確有一定的先進性,但從試驗到最后大規模量產可能需要一個過程,有沒有公司說的這么好的效果,我不是完全看得明白。”
而7月17日,國內一家大型券商環保行業分析師則告訴21媒體記者,“前端電石到聚乙烯的制作,已經有一些第三方訂單,但后端乙烯的產量規模,存在不確定性”。
公告顯示,就在今年3月29日,神霧環保及其全資子公司洪陽冶化共同與內蒙古雙欣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一筆總金額為31億元的第三方總承包合同。
一場信任危機?
“雖然技術很先進,但神霧系關聯交易占比過高,在神霧集團的主導下,去和政府、產業基金合作投資項目,大客戶屬性太高”,上述調研的機構投資者認為,“樂視網的危機持續發酵,不少機構可能為了風控考慮,就會盡量降低類似公司的持倉比例”。
不過,7月17日,另一位此前參加實地調研的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則透露,目前其持倉穩定。“作為專業投資機構,我們理解神霧的業務模式”,“但是其近期股價大跌,還是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困惑”。
回溯大跌的兩個月前,今年5月底,一篇來自財經評論員公號“葉檀財經”的文章曾質疑神霧環保的高比例關聯交易。
文章認為,神霧環保前五大客戶占了94.38%的總銷售額,其中,第一大客戶烏海神霧煤化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銷售額12.87億(占比41.18%),第二大客戶新疆勝沃能源開發有限公司,2016年銷售額10.35億(占比33.14%),合計占比約75%的兩大客戶,均為神霧集團的關聯方,存在蹊蹺。
而神霧節能也因為年年攀升的應收賬款及境外收入比重和毛利過高受到質疑。
不過,21媒體記者了解到,多家機構堅持認為,“公司的基本面沒有問題”。
如某券商將神霧系近期大跌總結為“這是一場來自二級市場的信任危機”。
“受限于認知能力,市場總是偏好通過主觀臆想將某一批股票歸為一類,上周由于樂視網事件持續發酵,引發市場對于‘某個特定類型公司群體’的風險偏好在短期內發生極具變化,導致一周之內神霧環保、神霧節能股價大幅下跌。”其在17日的報告中指出。
而截至今年一季度,位列兩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的華夏基金相關方則表態,“沒有新的補充”。
其延續華夏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陽琨在5月接受本報采訪的說法是,“華夏基金從2016年上半年開始投資這兩只股票,核心的投資邏輯,是神霧集團內蒙古港原項目從2016年年初開始投產,至今項目運行穩定,證明了神霧集團核心技術本身是經過驗證的。”
陽琨認為,上市公司本身從未否認過關聯交易,所以不存在隱藏和欺騙關聯交易的情況。對于神霧集團的技術,相關政府部門鑒定為“國際領先”,屬于原創技術,原創性的技術在項目推廣初期,公司承擔墊資或共同投資都屬于正常的商業模式,上市公司也做了信息披露。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神霧環保和神霧節能披露的“重大事項”,到底是何事項?
對此,7月17日,有投行分析人士認為,不排除神霧集團通過此次重大事項,減少上市公司與神霧集團關聯交易的可能性。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