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分級基金的監管政策陸續落地以后,分級基金規模縮水趨勢加速。二季度股債兩類分級基金規模減少約22%,萎縮幅度較一季度明顯擴大。其中,二季度共有6只分級基金規模縮水過半,另有6只分級基金規模減少4成以上。截止二季度末,現存分級基金資產規模低于5000萬元的有13只。
分級基金規模單季縮水22%
數據顯示,截止6月30日,股票和債券類的分級基金總資產規模為1732.22億元,較前一季度末2212.02億元的水平減少了21.69%。而在今年一季度,分級基金較前一個季度環比減少的幅度僅為6.7%,去年四季度末分級基金增模還較去年三季度末增長了約10.36%。可見今年二季度開始實行的新規,令分級基金的邊緣化日益加速。整體來看,相對2015年6月末全盛時期,目前分級基金的規模僅相當于當時的36%左右。
今年五一開始,監管層對分級基金設置30萬的門檻。最近兩個月,分級基金成交量和保有量均有下降。此外,6月份滬深交易所發布《證券投資基金上市規則(2017年征求意見稿)》規定,當分級基金基礎份額和子份額持有人合計少于1000人或者規模合計低于5000萬份,且此種情形在10個交易日內未能消除的,基金進入終止上市程序。業內人士此前已紛紛預期分級基金將加速萎縮,6月末出爐的數據似乎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種觀點。
在最嚴監管之下,分級基金整體難逃宿命。例如,市場現存4只分級基金資產規模超過100億,4只基金二季度全部縮水,強勢的分級基金尚且如此,更不用小規模的分級基金了。
二季度,共有6只分級基金規模腰斬,包括華安創業板50、中海惠利純債、長城久盈純債、信誠新雙盈等,其中華安創業板二季度末的規模為3.53億元,較一季度末的11.96億元減少了70%以上。
此外,中融國證鋼鐵、中歐純債添利、中歐鼎利分級、中融中證煤炭等6只基金二季度末縮水的幅度也在40%至50%之間,幾近腰斬。
13只分級基金規模小于5千萬
在不斷遭遇規模縮水的同時,“迷你”分級基金也日益增多。
截止二季度末,共有13只分級基金的資產規模小于5000萬元,占全部分級基金的比例為8.28%。其中12只是股票分級,1只為債券分級。其中3只基金規模只有1千萬元級別,包括諾德深證300、長盛同瑞中證200,資產規模分別為1462萬元、1515萬元。而在2015年二季度末,市場上只有2只分級基金規模小于5000萬,占比為1.4%。
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末資產規模小于5000萬元的分級基金,既有跟蹤近一年半來低迷的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的基金,如萬家中證創業成長、諾安中證創業成長等,又有滬深300等近一年來在市場上強勢的指數,如銀河滬深300成長、長信一帶一路等。可見在政策和趨勢面前,收益的影響已趨弱。
此外,由于政策的步步趨嚴,分級基金也走上了主動轉型和清盤的道路。
據統計,2015年以來至今,共有24只分級基金轉型,轉為LOF是最為主流的方式,今年上半年轉型的則是兩只分級債券基金德邦企債分級和新華惠鑫分級。相比之下,直接清盤的分級基金則較少,2015年以來至今僅有8只直接清盤,包括中融中證白酒、建信中證申萬有色金屬等。可見盡管近年來清盤已不再是稀奇事,但基金公司仍然更愿意選擇轉型的方式來處理分級基金問題。隨著二季度分級基金的進一步縮水,未來轉型和清盤的分級基金將更多。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