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眼睛老是盯著李嘉誠、比爾蓋茨,每天微信里看的都是馬云的語錄,那你是不會有機會的。”
“這些大人物讓我們看見的東西,是他們要讓我們看見的東西,但我們要去看他們背后的辛酸、背后的努力、背后的代價。”
這是馬云最近告誡青年的話。
這些話讓規劃君想起了一個“理財怪事”:很多人抱怨看投資理財方面的書根本沒什么用,比如什么股票投資秘籍啦,巴菲特傳記啦,看完再去市場上投資,該賠還得賠,甚至有些書根本看不下去!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理財困惑,有些書讀不懂,有些書讀不完,有些書讀了也沒用?
其實這個現象很普遍,因為很多人都是“假裝”在學習!
1、
假裝在學習的第一種現象就是看一種很高端的書。
比如前面提到的股票投資秘籍、巴菲特傳記,這類書無論是在新華書店還是當當亞馬遜,都是銷量排名第一的書籍。這類書籍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暗示你看完可以賺大錢!
可是對大部分人來說,這種書根本不適合。道理很簡單,大部分人都不適合炒股,也缺乏基本的經濟學知識,所以你去學習股票投資方法和投資大師的投資技巧,能看懂才怪呢!
看書和學習一樣,都是循序漸進的,都是先從最簡單的書看起。就像我們上學,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大學,即使天資聰穎的人中途跳級,也不會從小學直接跳到大學去吧。
所以,不要以為理財的世界只有一個巴菲特,與其看那些高端的書,不如看一些接地氣的。
2、
假裝在學習的第二個現象就是只買不看。
比第一個現象更惡劣的是只買不看,也就是“屯書”。和屯書類似,現在更多的人加入了屯課的浪潮。好像不買書,不上課就要被人甩在身后了。
事實呢?真的被人甩在了身后。書籍和課程并不會因為你付費了,就自動填充到你的腦子里。
理財不是件難事,學習一些理財知識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認準吃透一兩本書也許就夠了。比如我們好規劃也出了不少電子書和理財課程,如果你讀過也聽過,想必早已擺脫了小白的水平。
再比如規劃君吧,最喜歡看的、也在不停重復看的一本關于基金的書是《基金長青》。它是華夏基金公司的老總范勇宏寫的,這本書回顧了中國公募基金發展的歷程,描述了很多真實的投資案例,也總結了很多寶貴的投資理念,對我們了解股票市場和基金市場很有幫助。
書不在多而在精,很多時候讀透幾本就夠了。
3、
假裝在學習的第三個現象是傻傻地讀,不實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只會告訴我們過去,不會告訴你現在和未來。
規劃君關注了一個公眾號,對方是一個作家,很擅長處理那些棘手的人生難題。曾經有一個粉絲問他:“我現在有一個鐵飯碗,未來30年的人生簡直一眼看到底,我想跳槽換個工作,現在開始學習哪些書籍呢?”
他的一句話我印象深刻:“脫離實踐的技能不是真的技能。”
一本書看完不實踐,那和讀完一本小說沒有什么區別。你回想一下自己目前的工作,有哪些技能是上學的時候書本教給你的?有哪些技能是工作之后習得的?
我相信你已經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