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交易中心6月2日公布,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070,較上日調高20點。有觀點認為,最近幾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強勢上漲,市場多解讀為逆周期因子的引入,減弱了市場非理性貶值預期。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逆周期因子的加入可以對沖順周期的市場情緒,即使在美元劇烈波動的情況下,也可穩定人民幣匯率變動幅度。
瑞銀上調了人民幣預期,稱人民幣今年年底前不會破7;2018年年底前不會破7.1,此前預期為7.3。
最近幾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強勢上漲,市場多解讀為逆周期因子的引入,減弱了市場非理性貶值預期。人民幣對美元走出窄幅震蕩區間實現明顯升值,預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進入雙向波動階段。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5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5月份官方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為51.2,高于預期值51.0,與前期持平。PMI連續10個月位于榮枯線之上,顯示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經濟基本面數據也為人民幣匯率提供了支撐。
機構怎么看
諾亞控股認為,匯率長期來看主要由經濟基本面決定,GDP增長率、市場基礎利率、進出口情況、外匯儲備、國際收支等均對匯率影響較大。而從短期來看,匯率則主要受政策、政治因素的沖擊較大。近期人民幣對美元的走強,也可分為兩方面因素。
諾亞控股指出,從短期政策、政治因素來看,美國方面的美聯儲鷹聲下降、特朗普泄密門等均造成了美元指數的回落。國內方面則有近期內地債券通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而央行本周醞釀人民幣定價機制新規等更是推波助瀾了人民幣的強勢回歸。顯然,國內方面的因素是5月人民幣對美元漂亮回擊的主要因素。長期來看,國內的宏觀基本面企穩明顯,工業回暖、固定資產投資較為穩健、進出口走強、外儲重回3萬億等,共同推升了對于人民幣長期的預期。
中金公司指出,4月以來,人民幣收盤價和中間價的偏離幅度有所加大,而美元相對偏弱環境下,這種偏離并非完全是由籃子貨幣變動帶來的。引入逆周期調控因子將有助于減弱這種偏離。整體上看,歐洲經濟基本面改善、美國稅改預期減弱、特朗普交易退潮以及通脹預期走弱等大背景下,美元本身很難回到強勢,甚至可能進一步走弱。美元相對偏弱的格局總體有利于人民幣匯率穩定,甚至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后,人民幣匯率可能相對美元會階段性升值。
申萬宏源表示,美聯儲未來加息路徑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特朗普政府財政擴張政策的力度和推出時間。維持對特朗普政府財政擴張政策較為謹慎的判斷,未來美聯儲加息路徑仍面臨經濟增長、通脹等下行風險,不宜過高期待特朗普政府財政擴張對美國經濟增長和通脹的促進作用。維持全年美聯儲加息不超過3次的判斷不變,美元指數缺乏趨勢性上行動力。
此外,華創證券則認為人民幣升值恐難持久。從基本面看,目前人民幣似乎沒有大幅升值的基礎。另外,前期美元指數較弱,近期已經開始底部回升,也不支持人民幣繼續升值。實際上,前期美元指數弱,主要是歐元和英鎊更強導致的,美元對新興市場并不弱。近期美元指數有見底回升的趨勢,那么人民幣也很難繼續升值。從離岸市場看,CNH升值的同時伴隨著的是離岸拆借市場的利率飆升,這種以利率飆升換來的人民幣升值,恐怕也難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