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頗有影響力的大新聞:AlphaGo繼去年戰勝韓國棋手李世石之后,最近又一舉拿下積分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國棋手柯潔。賽后,柯潔表示,AlphaGo太厲害了,他輸得沒什么脾氣。最重要的是AlphaGo和去年判若兩人,如果說去年的AlphaGo還接近于人,那么今年的AlphaGo無異于圍棋上帝。難怪有人評論,不怕AlphaGo單純地贏,就怕它有目的地輸。摒棄人類棋譜,只靠計算機自身深度學習的AlphaG究竟擁有了多高深的智慧我們無法評估,但是這句話細思恐極。不免讓人擔憂如果有一天機器智能以遠超人類智慧的方式進化下去,未來將會發生什么?
不管在未來的比賽中是人族崛起,還是機器稱霸,機器代替人的行為其實已經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真實上演。
早在2011年,富士康CEO郭臺銘就曾公開表示,要在2014年裝配100萬臺機械臂,在5-10年內完成首批自動化工廠。雖然時至今日郭臺銘的“百萬機器人計劃”因為機器人穩定性、精確度等問題的并沒有像預料的那樣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僅部署了超過4萬臺自主研發的“Foxbot”工業機器人,離當初信誓旦旦的百萬機器人相去甚遠,但是富士康在江蘇昆山工廠引入機器人,并削減54%的人工數量,由原來的11萬人減到5萬人已成為不可否認的事實。雖然富士康否認未來將長期削減工作機會,并稱此舉只是為了讓工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計劃通過培訓讓員工從事更加復雜的工作,但是顯然流水線工人與研發崗位的匹配度并不是幾次培訓就能解決的。
更為關鍵的是“機器換人”如今獲得了政策上的扶持,已經從原來的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2012年,浙江、江蘇的傳統制造業紛紛引進現代化機器,進行自動化改造升級,之后2014年“東莞一號”文件的出臺,引領珠三角掀起轟轟烈烈的“機器換人”大潮,并迅速席卷全國。以美的、格力為代表的大型制造企業已經成功完成自動化改造。我們有理由相信,雖然在個別領域或許機器人大規模應用依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大型制造企業仍然存在較大的機器應用空間,未來機器換人依然勢不可擋。
除制造業外,機器對人造成較大威脅的當屬金融業。來自銀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交易達1777.14億筆,同比增長63.68%,離柜交易金額達1522.54萬億元,行業平均離柜率達到84.31%,其中,民生銀行的離柜業務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9.27%。智能柜員機已經替代了80%以上的人工工作。去年,四大行的裁員人數超過6萬,加上各種中小銀行、信用社,銀行業在去年估計直接裁員人數超過10萬人。銀行柜員正在一步步成為高風險從業者。銀行監管機構統計,未來3年,銀行將至少再裁員30萬人。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隨著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投行經理們的位置也將岌岌可危,人工智能可以克服人性的諸多弱點,在金融市場的博弈中,機器顯然比人更具優勢。
在今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股神對AI將引發大規模裁員潮的預判也再次引發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巴菲特說,這對于我們某一個業務不會是好事,但是對整個社會來說是好事。人工智能生產力的提高將給社會生產帶來巨大的改觀。當然巴菲特所言并非言過其實,因為在巴菲特之前,凱文·凱利做過更為大膽的預測,他說,如今人們從事的職業中將有70%的部分會被AI取代。
究竟凱文·凱利的預言是危言聳聽還是人類重新定義自己的顛覆性時刻即將到來,可能在短時間內并沒有定論,但是對于AI的擔心或許并不是杞人憂天,至少有相當一部分人正在或者即將被AI淘汰。比如快遞業、快餐業、服裝銷售、超市、運輸業、農場、電子產品生產和低技術含量的實驗室工作將被無情淘汰絕不是危言聳聽,人類的優勢只在原創能力、創意能力、談判能力,不想被機器人取代,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就像AlphaGo做的那樣。
對于某些崗位的消失,我們并不用抱有道德上的愧疚,因為社會發展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任何事物的出現或者消亡都只不過是歷史進程中的一個見證而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不斷進步的社會,唯有如此,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財經365)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經本站核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