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結了這100多個初創公司失敗經歷,得出7條“血淚”教訓
你一定聽說過這么一個冷笑話:“市場上每10家初創公司,將有11個走向失敗。”任何一個企業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公司面臨失敗。一些創業者們自認為早已掌控了全局,或者至少在已創業的過程中學習并通曉了一切。在杰森·韋爾(Jason
Huertas,My Startup
Failed的作者)看來,這種現象十分常見。他曾寫道:“你以為你已經了解了一切。畢竟你獲得了成功,因而根本不在乎別人所說的話。但其實你一無所知。”
本文由Clever.do的聯合創始人Anastasia
Mudrova撰寫。歷經失敗以后,Anastasia開始癡迷于尋求失敗的原因。這篇文章分享了他從100多個初創公司失敗經歷中總結得出的7條最突出的經驗與教訓.
1.
產品缺乏市場
缺乏市場是導致大多數初創公司失敗的一個基本因素。Marc
Andreessen曾表示:“在我看來,市場是創業公司成功或失敗的最重要因素。”
因市場缺乏而導致失敗的B2B創業公司,其比例為44%;而B2C創業公司更高,達到了50%。如果沒有市場,即使是擁有最佳產品的頂尖團隊也會遭遇滑鐵盧。
這種情況為何會發生?創始人們為何一次又一次犯錯?約翰·奧諾蘭(John
ONolan)在其著作Travelllll Post-Mortem中表示:
“媒體聲稱,我們產品的瀏覽量在發布48小時內便飆至10,000,并且每月的瀏覽量都是我們所知的其他旅游博客的3-4倍。雖然我們自知是一條龐大的鯨魚,但我們卻忽略了這池塘的容量。”
因此,如果創業者們確定要開始研發某樣產品,請確保它是否具備較大的市場。
2。做好三年內面臨失敗的準備
初創公司的失敗,看似只是一瞬間。但在現實中,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能察覺到一些細微或明顯的下滑。如果這些細節沒有被重視并加以糾正,公司便會陷入朝不保夕的境地。
你可曾問過自己,在公司盈利或倒閉之前,你準備花多少時間來為之奮斗?Anastasia的研究表明,B2B創企平均要歷經將近四年的時間,B2C創企則需近三年時間。
3。面對殘酷的事實
這些失敗的創業公司,大多數都在火力全開地致力于技術部分,卻忽略了其商業模式和理念驗證程序。
在公司創業之初,創業者們對其運作方式知之甚少。切記,專注于驗證商業模式和理念驗證是一項全職工作。
在研究中,Anastasia發現,其中最大的問題之一便是缺乏商業理念的驗證。因忽略驗證程序而走向失敗的B2C創業公司,占到了17%。
大多數情況下,創業者的想法與市場需求大相徑庭。這也是為什么從一開始,創業者就必須嚴格進行自我評判的原因。創業者需要從盡可能多的角度來驗證思維。在確定其產品是否為人們所想的并且迫切需要的之前,不要過度地討論產品的價值。與其癡迷于解決方案,創業者更應該將重心放在問題本身。
Adrian
Tan在其創業公司失敗以后,寫道:
“一定要盡早驗證你的商業模式。‘盡早’所代表的是要在構建產品之前和寫第一行代碼之前。在創業過程中的任何時候,你都應該明確:產品研發的初衷以及目標人群。在與潛在客戶學習交流期間,你還需弄清楚:客戶是否愿意為這樣的解決方案付費,金額又是多少?”
若真有10名或更多客戶為你的產品付費,這便證實了產品的價值。
4。潛在客戶的謊言
在Clever.do的客戶開發階段,Anastasia團隊得到了潛在用戶的積極反饋。數據表明,他們對其商業模式和產品都有著濃厚的興趣。
但如果Anastasia團隊展開更深入的調查,他們將改變創業的決定。客戶認為的好的商業模式,并不表示它的確如此。
現實表明,即使潛在客戶遇到了問題并想要解決,他們也幾乎不會采取任何措施。因為如果問題不足以引發明顯的困擾,人們都會盡量避免花錢來解決。
調查你的潛在客戶在遇到問題后的所進行各項舉措。如果他們對問題根本不予理會,那么便表明這并不是一個值得解決的案例。
自Gigger的失敗之后,吉姆斯(Marcus
Holmes)便對其進行“驗尸報告”:
“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在于,創業者不能只聽信客戶的想法,即使那是你最想得到的認可。你必須得到他們最真實的反饋。換句話說,為了能夠使用你所研制的產品,他們甘愿投入任何你所需要的,無論是時間、金錢,或兩者兼而有之。”
潛在客戶會告訴你他們很喜歡你的產品。但事實上,即使電子郵件注冊,Beta注冊總計和有針對性的調查也不起作用。注冊登陸的人數和每月付費使用的人數之間有很大差異。
創業者們應該檢測的是客戶行為,而不是客戶觀點。
在Clever.do推出后的一段時間里,Anastasia團隊發現其發展趨勢與他們的設想有所不同。
使用測試版的大多數客戶,未使用該產品。
使用該產品的客戶,使用時間均不會持久。
客戶并未每天使用,這是產品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未有客戶選擇支付。
5。不當的營銷策略殺“企”于無形
即使商業理念得以驗證,產品也準備就緒,想要推動客戶獲得增長也十分不易。現實總是殘酷的。Anastasia的研究表明,致使B2C創企走向死亡的第二大因素便是糟糕的營銷策略,此項數據高達29%。相比之下,B2B創企卻只有7%。
營銷主要是為了提高銷售額,增加收益。產品是否完美無暇并不重要。因為即使再好的產品也不可能自銷自售。
Mark
Goldenson在其《從創業失敗中得到的10大教訓》一文中寫道:
“營銷需要持續不斷的專業知識。PlayCafe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于不當的營銷策略。我們在SEO、SEM、病毒、平臺、公關和伙伴關系等方面做得都不錯,但就是銷售不行,始終無法吸引到足夠的訪問者,這需要更多巧妙的工作。我后來意識到,就像創建內容一樣,營銷不是一個新手在業余時間就能琢磨出來的。它需要資深的、有經驗的專業人員。互聯網是一個超級飽和的領域,成功的營銷能夠創造和吸引”差別性的需求“。這對于業余人員,實在是有點太難了。”
如果想生存,創業者就需要花更多時間來研究分銷渠道。創業者不僅需要找出那些能夠達到目標受眾的最佳方法,還需要聘請具有獨特創業營銷經驗的專業人才。此外,最重要的是讓產品走向客戶。因此,創業者還應該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來開發和分配MVP.
6。資金耗盡=游戲結束
創業者需要有一個財務計劃,應該設定明確的期限和預算,切勿超支。Anastasia在運營
Clever.do之初,即使意識到MVP并不起作用,仍然堅持耗費大量的資金。現在回想起來似乎錯的離譜,但當時他覺得那樣做才是最正確的。
做好計劃——如何正確地支配資金。在確定產品是否為人們所需之前,切勿過多地耗費在產品的建設上。
創業之初,盡量節儉。在開始銷售之前,忘記那些名片、辦公室基礎設施、員工福利以及所有關于公司注冊的瑣碎小事。創業者們可以選擇在家工作,并通過雇用遠程工作人員來避免80%的開支。資金不應該花費在那些只會讓創業者偏離目標的雜事上。正所謂,錢要花在“刀刃上”。
Anastasia的研究表明,因資金短缺而導致“死亡”的B2B創業公司有20%,B2C創業公司有15%。
吉爾·薩迪斯(Jim
Sadis)在其《殺死創業公司的真兇》一文中寫道:
“貴公司在最好或最壞情況下可以盈利多少?無論是否有投資者發問,創業者們都應該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創業者需要對自己公司是否是一個可資助的創業公司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7。不要在最終決定上,耗費太長時間
任何一個創業公司的啟動都是為了實現夢想。那么,有誰聽說過任何甘愿放棄夢想的創業家嗎?沒有。
每個創業家為了企業的創立與發展,都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金。但不幸的是,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他們總是在三年之內便瀕臨失敗。作為一個創業家,你們一直漫步于死亡之谷中,你們需要一直考慮到底何時走出山谷,當然最好是在它變成個人和公司財務的噩夢之前。這個決定做出的速度越快,你將來受到的痛苦便會越少。
Pawel
Brodzinksi寫道:“我認為這實在有點感傷。產品是我們一手打造出來的,即便為了減少損失,我們也不愿盡可能快地做出關閉它的決定。我們一直在欺騙自己,認為一切都會變好的。但事實上,我們無法讓產品恢復正常。”
一個公司的創立,自知不難行之不易。這并非一種愛好,而是一種思維和態度。它能夠成為創業者生命中最美好的或最糟糕的事。
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財經365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