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心靈雞湯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人生的苦逼之時,一碗濃濃的雞湯確實能起到撫慰的作用。
但是,雞湯喝多了就容易中毒,就像很多人沉迷于在朋友圈發雞湯文加自拍照,現實生活中卻是一事無成。
理財也是一樣。
很多人開始理財以后,也是每天給自己灌雞湯,也不管這雞湯有沒有毒,反正來者不拒。
特別是很多曲解理財觀念的毒雞湯,這一碗一碗喝下去,理財能力沒什么長進,中毒倒是挺深的。
這里給大家列出常見的4碗毒雞湯,如果你想在財富管理上一事無成或者虧損嚴重,這4碗雞湯就是你的絕佳良藥。
01
第一碗毒雞湯:會花錢才會掙錢
在市面上,這句話已經被封神了。
問題是太多人誤讀了其中的意思,以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鼓勵花錢,鄙視儲蓄,把這句話當作無度消費的擋箭牌。
花錢誰不會呢?給我1000萬,我一天也能花個精光。然后呢?掙錢從何而來呢?稍微用腦子想想,這句話就不能那樣去理解。
其實,花錢很容易,會花錢很難。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人生處處要花錢,但是錢花了并不代表你會花錢。
對于普通人來說,花錢的地方無非是吃喝玩樂,各種買買買,這種花錢叫消費;而會花錢的人,會把錢花在增長知識、提升能力、財富增長上,這種花錢叫投資。
消費誰都會,投資卻沒多少人會,這才是會花錢的真意。說白了,會花錢體現的是一個人的投資能力,對于會投資的人來說,掙錢無非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所以,會花錢沒那么簡單,甚至比掙錢還要難。對于普通人來說,在沒摸到投資的門道之前,還是老老實實的努力掙錢吧。
02
第二碗毒雞湯:理財就是要賺大錢
雖然菜導天天教大家如何理財,但還是要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的現實: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理財并不能賺大錢。
道理很簡單:理財是利用時間的杠桿行為,如果你的本金不夠多,杠桿不夠大,想單純靠理財賺大錢或者說實現財務自由只能是個夢。
根據72法則,如果理財年化收益10%,也要7.2年才能實現翻倍。且不說能不能連續7年實現10%的收益,請算一下你翻倍后的資產又有多少,能支撐你財務自由嗎?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近10年來炒房的人,房價暴漲帶來了巨大的杠桿效應,但是又有多少人會把炒房當理財呢?
退一步講,很多人一開始就買不起房,更不要提炒房了,而現在又有多少人被套在樓市里面。
所以,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指望理財賺大錢,并不現實。那為什么還要理財呢?
很簡單,理財雖然不能幫助我們賺大錢,但是確實是能賺錢的,成功的理財必然能實現財富保值和增值。
反過來說,如果因為不能發財就不理財,至少從貨幣通貨膨脹的角度看,你的財富其實是不斷縮水的。
其實,理財本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你抱著一夜暴富的態度,那估計是堅持不了幾天的。理財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比拼的就是耐心,堅持的越久差距就會越明顯。
03
第三碗毒雞湯: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
投資自己,是一款標準的雞湯語句。和“會花錢才會賺錢”道理一樣,很多人對“投資自己”根本一無所知。
比如說,很多人知道要多讀書,于是買了很多書,書是買回來了,但是一本也沒看;很多人也知道健康很重要,于是辦了健身卡,但是健身房就沒去過幾次。
出發點都是要投資自己,結果呢?
結果只是流于形式上的投資自己,買了書辦了健身卡并不代表你就收獲了知識增強了體魄,這不叫投資,這叫浪費。
打著投資自己的旗號各種買買買,計劃做了一大堆,但是一個也堅持不下來。這不叫投資自己,這叫放縱自己。
投資自己,金錢只是必要的物質基礎而已,不是說你花了錢就完成了投資,不是說你買了書、辦了卡,自己就變厲害了。
更重要的是,自控力和思考力,沒有自控力就是浪費,沒有思考力就是投機。
說實話,如果你對自己的自控力沒有信心,就不要想著怎么投資自己,先鍛煉下怎么堅持做好一件事再說吧。
04
第四碗毒雞湯:人無股權不富
這句話耳熟吧,這是中產階級最濃的雞湯,屌絲階層最大的夢想。
好像有了股權,就擁有了全世界。
這碗雞湯聽上去也很有道理:貨幣超發這么嚴重,靠工資增長根本熬不出頭,唯有股權投資才是致富的王道,你看看阿里,你看看騰訊,你看看滴滴,股權多值錢啊!
但股權投資真的有這么好?
有句話叫做:你只看到賊吃肉,卻沒看到賊挨揍。話糙理不糙,你只看到了那些投資人人前風光,卻從來不知道背后的辛酸。
股權投資從來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在一個成功的項目背后,還有千千萬萬個死掉的項目。專業投資人是拿著上千萬投了很多個項目,你是拿著辛苦攢下的幾十萬賭一個成功。
這不叫人無股權不富,這叫人無智商必窮。
對了,現在還有很多這樣的財富管理公司,借著人無股權不富的雞湯,把一些所謂的原始股賣給普通投資人,你可能還沒富,這些公司倒是靠著你的錢富了。
股票你都玩不好,還玩股權投資,醒醒吧!
雞湯這玩意就像酒,小飲怡情,大飲傷身,狂飲只能是酒精中毒了。
理財從來不是靠喝雞湯,況且別人的雞湯對你來說可能是毒藥。所以,少喝點雞湯,多點實踐和思考,比什么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