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最近不太平靜。隨著資金面持續緊張,新發城投債、信用債利率跳漲,新發AA級城投債普遍已超7%,與此同時,一級市場不少債券發行難度加大,一些公司紛紛取消債券發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4月以來共有千億債券取消發行。
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表示,隨著監管政策進一步收緊和去杠桿的持續推進,引發資金價格持續高企,進而導致信用債供需關系明顯惡化,另外近期國內多起信用風險事件持續暴露,引發投資者風險偏好顯著提升,信用債風險溢價進一步抬高,而評級機構也紛紛下調市場主體的信用評級。
城投債利率突破7
最近,債券市場高燒不止,新發行的城投債已越過7%的關口。
4月27日,最新招標的17貴州物流園項目債(5年期AA評級城投債),中標利率飆高至7.80%。此前4月18日,銀行間市場發行的“17黔南債01”和“16營經開債02”,兩只債券均為7年期、10億規模的AA級城投債,票面利率分別為6.99%和6.98%,相較2017年之前發行的同信用評級債券,發行成本跳漲了100-150個BP。
資料顯示:“17黔南債01”是由黔南州市政度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黔南州國有資本營運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一般企業債,無政府信用擔保,債券評級和主體評級均為AA級。
此外,在普通信用債方面, 4月17日招標的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一期3年期中期票據(信用評級為AA+),發行利率達到7.35%;由金誠信礦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4月21日招標發行的3年期一般公司債(信用評級為AA),中標利率也達到了7.15%。
債市融資成本的上行,從公司債發行利率走勢就可見端倪。據統計,2017年4月份,新發公司債平均票面利率5.6804%,為近兩年來的最高值。去年同期,平均票面利率僅為4.3445%。4月中旬以來,各類別城投債一二級市場幾乎全線上漲,從到期平均利率看,以7年期AA級城投債為例,近10日上漲20個BP。
因為債市的調整和資金面的持續緊張,從2016年底開始,信用債一直保持上行趨勢,城投債與信用債趨勢保持一致,至今已累計上漲100-200個BP。
一名資管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近期信用債一級市場新債招標普遍遭遇了“市場認購熱情不高、參與機構普遍往高了報”的情況,這種市場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與二級市場的持續疲弱密切相關,多重因素導致發行利率水漲船高。
與此同時,債券市場不斷有債券推遲或取消發行。
據Wind資訊數據,截至目前,共有103家公司債券推遲或取消發行,共計1009.1億元,金額大約是去年同期的3.4倍,均因市場波動加大,品種涵蓋中票、短融、超短融。債券取消發行集中在盈利比較差的行業,如采礦能源行業以及建筑相關行業的傳統行業。
分析人士認為,放棄債券發行計劃規模的激增反映出,在面臨近25年來最嚴重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投資者日益擔憂違約風險。在過去2年,即便中國央行放松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仍然有至少有12家中國公司出現債券違約。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認為,近年來,企業特別是過剩產能企業發行債券的期限明顯短期化,對再融資的依賴程度有所提升。在債市調整背景下,部分企業難以回避較高的債券融資成本,因此不論是被迫以高成本融資還是取消發債,都會不同程度地給企業帶來負擔,最嚴重的后果是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
債市評級下調潮
債市利率出現跳漲,無疑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融資成本。有央企人士表示,該企業今年沒有安排債券發行,今年直接融資成本上行已成必然趨勢,企業只能想辦法提前安排各種資金。
對于這次企業債利率跳漲,業內歸結的有多重因素造成。4月7日起中證登將可質押債券的評級提高至AAA級,AA+及以下評級的債券將無法入庫質押的新政。分析人士稱,因為新發的3A級以下債券無法進行質押回購,流動性溢價勢必會算入發行成本中,考慮這個因素,利率的跳漲可以合理的解釋。
除了中證登提高質押門檻的因素,主要還包括其他三個因素,第一是監管政策進一步收緊和去杠桿的持續推進,引發資金價格持續高企,進而導致信用債供需關系明顯惡化;二是利率債收益率的上行,引發信用債收益率“水漲船高”;三是近期國內多起信用風險事件持續暴露,引發投資者風險偏好顯著提升,信用債風險溢價進一步抬高。
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2016年底以來,債市一、二級市場均表現較弱,一級市場的發行利率一路走高,特別是近兩周嚴監管的超預期,疊加市場傳聞委外贖回,進一步推高債券一級市場發行利率。
2016年至今,已有11個債券發行主體共計22只債券發生違約事件。過去似有“不敗金身”的央企,近期卻一再成為債券違約事件的主角。4月7日,中煤華昱發布公告稱,“15華昱CP001”不能按期足額償付,已構成實質性違約,成為煤炭行業首例。2015年11月,中鋼股份確定延期支付本期利息,構成事實上的違約,成為首家發生債券違約的鋼鐵央企。甚至連剛兌的地方國企,違約事件也在不斷暴露。3月,東北特鋼也曝出連環違約事件,成為地方國企公募債違約首例。到了4月,繼保定天威和中煤集團山西華昱能源等央企子公司違約后,作為國資委100%控股的央企總部,中國鐵路物資股份4月11日突然公告,將名下168億元人民幣存續債券全部停牌,進一步動搖了市場機構對央企、國企剛兌的信仰。
與此同時,中國債市市場迎來評級下調潮,4月14日,大公國際將中國鐵物的主體評級由AA+調降為AA-。中誠信國際對信用債公開評級變動的跟蹤結果顯示,今年迄今至少發行人主體評級已發生至少33次下調,較去年同期的17次幾乎翻倍,同時創下有相關數據統計以來的新高。除中誠信自身進行的評級調整,上述統計還涵蓋了大公國際、聯合資信等國內主要評級機構公告的評級變動。
中誠信國際有關人士表示,主體評級下調次數增多,表明債券市場整體信用風險仍在加深。產能過剩行業基本面持續惡化及公司治理風險,是觸發下調的兩大主要因素,在供給側改革及去產能實質推進的背景下,后續仍需關注這兩大類風險。
興業證券固收高級分析師黃偉平表示,以前市場可能多認為AAA級國企、央企類的公司少有會被調降評級,但隨著部分發行人經營惡化,“即使外部評級多采用發行人付費模式,但面對發行人業績下滑,評級公司也有對企業下調評級的壓力,以維持市場公信力。”(原標題:城投債發行利率飆漲超7%,千億債券取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