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今年以來,A股市場陷入震蕩調整,債市大漲之后又出現盤整,在此背景下,新基金發行遇冷:多只新基金延長募集期,有的甚至未能成立。新基金平均發行規模也創下了一年多以來的低點,今年8月以來,新基金平均募集規模僅有4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8月19日,8月份共計成立35只新基金,總發行規模約為150億元,平均發行規模僅略高于4億元,為去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從募集規模來看,35只新基金大部分都是剛剛達到成立線,僅有3只新基金募資規模超過了10億元,首募規模最大的為1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3只首募規模超過10億元的新基金中僅有1只為偏股基金,為8月8日成立的匯添富創新醫藥混合基金,募集規模14.35億。
從基金類型來看,這35只新基金中有16只為債券型,14只為偏股型。
為了獲得較好的發行成績或者僅僅是達到成立要求,不少在發基金盡量用盡募集時間。目前處于發行期的98只基金中,相當部分的產品已發行2個月以上,其中最早的募集時間可以追溯到5月22日。同時,還有多只基金發布延長募集的公告,其中僅8月以來就有13只宣布延長募集時間。
不過延長募集時間也未必奏效。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下半年以來至少有5只基金宣布合同不能生效。
新基金在艱難成立后,仍然要面對低迷的市撤境,多數選擇了低倉位運作。“一般而言,在基金建倉階段,會針對不同的市場行情,采用不同的建倉策略。比如,在單邊上漲的市場行情中,采用快速建倉的策略更容易獲取超額收益。而在單邊下跌行情中,以較低倉位逐步建倉可能是更好的策略。”北京一位基金經理表示。不過,在該基金經理看來,由于被動指數型基金主要以復制標的指數為主要策略,因此不會過于注重擇時。“實際上,長期來看,無論什么類型的基金,在任何市場行情中,要做到準確擇時都是非常困難的。”
此外,在北方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看來,雖然多數權益類新基金當前在倉位操作上表現得較為保守,但各項指標顯示,市場距離底部區域越來越近,下行空間并不大,新基金有望迎來建倉的最好時機。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