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去年的“喝酒”行情到了今年,則以著毫不認輸的姿態轉成了“吃藥”,當其他不少白馬股紛紛疲弱回落的時候,醫藥股不但扛住了劇烈波動,且走出了千里走單騎般的強勢上漲。
截至2018年5月16日,上證綜指年內下跌了4.16%,但醫藥生物板塊卻逆勢上漲超過12%,特別是二季度,板塊平均漲幅超過了7%。
反映到基金市場,也如預期中,醫藥主題基金業績搶眼,在數以千計的權益類產品中,帶有“醫療”、“醫藥”、“健康“等字樣的基金紛紛領漲,年內凈值漲幅超過20%的有十余只。
醫藥主題基金緣何逆勢走強,暫居“高位”的當下是否還值得追上?
三大因素提振醫藥板塊
“我站在醫藥的高崗上,向遠處望”,近日,富國中證醫藥主題指數基金經理蔡卡爾“唱”了這么一句歌詞。按照原版,下一句就應該是“那一片綠波,海茫茫”。而A股的投資者都知道,“綠波”要是放在股海里,那可不是什么好現象。不過,這也代表了一批基民目前惴惴不安,就怕高位站崗的“小心臟”。畢竟今年以來,“醫藥”車速快得讓人“猝不及防”,年內申萬醫藥生物指數漲幅處于所有行業榜首。
在蔡卡爾的分析中,不難發現,她目前的態度是“不慌不忙”,她認為醫藥股業績的力量正在顯現,同時,具體看,目前醫藥龍頭的估值大多處于歷史中位數以上,與盈利相匹配并不算太貴,且部分股票有貴的道理。
“目前估值較高的一批都是創新藥概念股。這些股票如果從PE角度分析,動輒六七十倍,容易讓人覺得已遠脫離合理估值區間。但如果考慮這些企業在研產品的pipeline價值,其實股價仍有一定的支撐,下行風險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大”,她說。
廣發醫療保健基金經理邱璟旻仍然直言“醫藥板塊長期來看有望持續創造超額收益,可能是未來2到3年的戰略性資產,正在迎來新周期的開啟”,他指出三大利好推動因素,包括行業從增速下滑到增長復蘇,出現大反轉;政策導向改善,整個行業正本清源,向好的方向發展;消費升級趨勢明顯,相關醫藥服務類公司機遇大。總結起來,就是政策、業績和估值的改善。
最新披露的2018年一季報顯示,醫藥股收入和凈利潤增速雙雙達到近年最高點,收入增速26.3%,凈利潤增速29.6%,且這耀眼業績背后支撐的可不是少數幾只個股,事實上,醫藥板塊每個細分子領域都表現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