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梳理基金一季度“成績單”可以發現,權益類基金、QDII基金整體業績表現不佳,貨幣基金仍是最賺錢的類型,與之對接的互聯網寶類理財產品也依然是活期理財市場的主流產品之一;債券型基金由于業績回暖明顯,受到多數投資者追捧,其配置價值正逐漸提高。
截至4月30日,2018年公募基金一季報已全部公布完畢。梳理基金一季度“成績單”發現,公募基金曾經視為“香餑餑”的漂亮50指數成分股難以延續神奇,創業板50指數接棒領漲,A股市場整體走勢呈先揚后抑;債券市場同期做多情緒高漲,到期收益率下行。從收益率看,除主動投資債券基金取得0.99%收益之外,2018年第一季度其他類基金業績均表現不佳,主動投資股票、主動投資混合和指數型股票基金平均凈值收益率分別為-1.51%、-0.79%和-2.16%,QDII基金平均凈值收益率僅為-3.73%,表現弱于其他各類型基金。
一季度權益類產品業績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基金重倉股是哪些?投資者后續應如何選擇基金?
互聯網寶類產品熱度不減
盡管權益類基金、QDII基金整體業績表現不佳,但互聯網寶類產品憑借相對穩健的收益率保持繼續盈利。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融360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整體盈利696.93億元,相較于2017年第四季度的1313.98億元有較大幅度下滑,貨幣基金盈利785.04億元,相較于去年四季度的702.43億元實現小幅增長,在各類基金中排首位。
貨幣基金仍然是最賺錢的類型,與之對接的互聯網寶類理財產品也依然是活期理財市場的主流產品之一。融360理財分析師楊慧敏認為,今年1月份互聯網寶類理財收益率有所上升與春節期間市場資金利率短期不斷走高有關,貨幣市場利率受此影響也有所抬頭。今年2月份至3月份互聯網寶類產品收益率小幅下跌則可能是受到中國人民銀行定向降準釋放流動性等因素的影響。
據楊慧敏介紹,從不同系別互聯網寶類產品的收益率看,2018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系寶寶產品收益率仍居榜首,平均收益率為4.40%,比上季度增長0.24個百分點,銀行系、代銷系、基金系寶類產品分列第二、三、四位,位列第四的基金系寶類產品比第三方支付系寶類產品低了0.16個百分點。“若未來貨幣基金的整體規模和申贖出現調整,其市場歡迎程度可能會打折扣。”楊慧敏說。
從今年一季度各類基金規模情況看,各類型基金管理規模分化情況較為明顯。其中,封閉式基金規模增幅最大,為27.41%;混合型基金規模減幅最大,規模下降2.66%;貨幣型、混合型和債券型基金繼續位居管理規模前3名,管理規模分別為7.69萬億元、2.02萬億元、1.64萬億元。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雄認為,基礎市場的走勢是基金產品業績變化的最關鍵因素之一。今年第一季度,A股市場走勢出現明顯分化,前期漲幅較好的大盤藍籌股回調較大,中小創板塊逆勢表現較好,尤其是創業板部分績優股逆勢走強,創業板指一季度上揚3.41%,深證成指、上證綜指、滬深300指數等指數均出現明顯回落,這是今年以來權益類產品規模“縮水”較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