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雖說還要跨越5個交易日,我們才能看到一季度的終結,但考慮到中美貿易摩擦的氛圍頗為緊張,以及A股市場的激烈反應,一季度偏股型基金的整體業績恐難再翻身,下面這個數據,或許就是偏股基金今年首季度的業績表現了:
統計顯示,截至3月25日,按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綜合計算,納入統計的852只偏股基金中,90%的基金今年以來出現虧損,其中,多達52只偏股基金今年以來的虧損幅度超過10%,最高者虧損幅度為18.51%。而即便是那86只勉強取得正收益的偏股基金,截至3月25日,其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也不過2.61%。
至于那些動輒數十億元乃至上百億元的“爆款”基金們,雖然仍在建倉期,但很不幸,目前多數成績單都是虧損。無論是銷售額高達300多億元的興全合宜,還是一度引發熱議的東方紅睿澤三年定開,以及諸多限量銷售的“爆款”們,截至3月25日,其凈值數據都低于發行面值。彼時打破頭爭搶“爆款”基民們,想必已是苦水漣漣。
在基金經理們看來,首季度業績的不盡人意,主要是市場風格的難以捉摸。盡管在公開場合,基金經理們仍在高歌藍籌股、周期股等“價值投資”機會,但在私底下,許多基金經理已經表達了對此類價值股估值偏高的擔憂。上海一位基金經理甚至直言,去年熱捧的價值股已經進入泡沫區,一季度市場博弈的只是泡沫程度的大小。
但即便認識到了去年市場風格的難以持續,但在業績排名的壓力下,多數基金經理選擇參與這場帶一點賭性的博弈,在“爆款”基金紛飛的時候,這種博弈的熱度達到了巔峰。糟糕的是,一季度,這些價值股們震蕩的太劇烈,而偏股基金們顯然倉位又太高,于是,就出現了首季度約九成偏股基金虧損的尷尬局面。
不過,雖然整體局面有些難看,但亮點卻是同樣鮮明。
統計顯示,截至3月25日,86只今年以來取得正收益的偏股基金中,有28只是冠以“醫”字頭的基金,其平均收益率為3.69%,大幅超過平均水平。
如果細看業績排名,則會發現,截至3月25日,納入統計的偏股型基金的前三席中,有兩席被醫藥、醫療基金占據,前五名中,則有三名歸屬于醫藥、醫療基金。
與醫藥、醫療基金業績一枝獨秀相呼應的,是醫藥股們今年以來的強勁表現。
僅在3月份至25日,滬深300醫藥指數當月漲幅就達9.32%,個股方面,至3月25日,龍頭股恒瑞醫藥今年以來漲幅高達22.67%,華東醫藥同期漲幅也達到20.12%,片仔癀則更是上漲了32.8%。
在當前市場風格不明的背景下,基金經理們對與醫藥股這個傳統的“防御品種”更是青睞有加。雖然不少業內人士將醫藥股的上漲視為資金避險的選擇,但在部分基金經理看來,醫藥股的估值優勢同樣突出。
廣發醫療保健基金經理邱璟
近期醫藥股熱度提升總體源于三個因素:第一、行業復蘇的現象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2013年之后,行業承壓,企業增速下滑,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二季度筑底,之后基本上呈現緩慢抬升的趨勢。第二、政策改善,行業正本清源。第三、股票估值合理甚至是低估,機構配置比例低。大部分的醫藥行業龍頭企業市盈率基本在25~30倍之間,即便是創新藥企業估值相對較高,但如果用價值投資所倡導的現金流折現法來看,也不算貴。
農銀醫療保健基金經理趙偉
在當前階段,2018年的醫藥市場逐步進入兌現期,新一輪的成長從2018年逐步開啟,之前的新醫保目錄以及醫保談判目錄,都會在2018年逐步落地。由于招標周期的存在,新一輪的成長也逐步開啟,醫保紅利和創新紅利都是產業發展的方向,目前也是投資醫藥行業的較好時間節點。而醫藥股票在經歷兩年左右的調整后,投資價值也逐步體現。
從以往國內和國外的市場上看,醫藥都是長期牛股的聚集地,未來相信在國內政策環境逐步趨勢向好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醫藥股票會走出獨立行情,在中國這個大醫藥市場下,中國市場的輝瑞、強生也會逐步浮出水面。
分析人士指出,基金對醫藥股的熱衷,和醫藥、醫療基金業績相對較強的表現,有可能會在下一階段的震蕩市中繼續發酵。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摩擦正在激烈震蕩市場的時候,基金經理繼續“防御戰”的心態非常濃厚,憑借強勁的業績表現,優質醫藥股一枝獨秀的路程有望繼續。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