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港股的節節攀升,去年賺得“盆滿缽滿”的滬港深基金表現繼續亮眼。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月17日,在全市場79只滬港深基金中,有68只取得了正收益,占比超過85%。其中,排名居前的海富通滬港深混合、前海開源滬港深新機遇混合、華安滬港深通精選靈活配置混合的收益率均超過6%。
公募淘金港股結構性機會
在港股創下歷史新高之后,其后市走向引起了廣泛關注。據記者了解,多家機構均認為,從基本面、資金面上來看,港股牛市仍有望延續。其中,港股估值仍有提升空間是一個重要原因。
中海滬港深價值優選混合基金經理林翠萍表示,橫向來看,據Wind統計,截至1月16日的港股TTM市盈率僅為13.8倍,和美股的TTM市盈率22.5倍、A股的TTM市盈率16.3倍相比,仍處于偏低水平。縱向來比,港股在2007年的30000點時期的估值為22.6倍,當前恒指上漲更多靠盈利驅動,未來估值仍有提升空間。
在興業證券分析師張憶東看來,港股作為全球估值洼地,不論是分紅率高的價值股還是業績確定的成長股,都受益于新一年內地資金和海外機構資金的重新布局。一方面,內地的險資、基金和各類資管等都將增加對港股的配置;另一方面,外資“西水東來”,隨著中國內地經濟企穩和轉型升級,中國內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公司正逐步被海外投資者重估。
另有基金經理認為,未來港股市場將呈現分化格局,需淡化對指數關注,從中挖掘結構性機會。“我們預計2018年港股將延續2017年的牛市走勢,既有絕對收益又有相對收益。相對收益是指港股能繼續跑贏A股市場,但今年我們將淡化對港股市場指數的關注。結構分化會持續存在,我們認為會有很多結構性機會。”匯豐晉信滬港深基金經理程表示。
從行業配置角度來看,林翠萍認為,利率上行和通脹預期仍可能是未來半年市場關心的熱點,大金融(保險、銀行)、醫藥和必需消費品仍然是未來的重點方向。此外,由于中國內地經濟運行已經進入平穩階段,各個行業逐步加快優勝劣汰,持有各行業龍頭核心資產或仍是最佳投資策略。獲取更多基金行情及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