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繼2017年坐上全球股市漲幅第一的寶座后,恒指在今年1月17日創下了31983.41點的歷史新高。港股再登新高的背后,少不了內地資金的推波助瀾。據統計,自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內地資金累計凈流入港股市場的總額已超過9300億港元。
伴隨港股的高歌猛進,滬港深基金繼續水漲船高,多只基金年內收益率均超過6%。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便經過2017年大漲,港股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在內地資金繼續“北水南下”及外資“西水東來”的共同作用下,港股牛市行情仍有望延續。
南下資金助港股登新高
2017年港股上漲35.99%,在全球主要股市中排名首位。今年以來,恒生指數繼續高歌猛進,并以一浪高過一浪的走勢,超越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的牛市巔峰,創下歷史新高。
回顧港股的兩次歷史高點,內地資金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07年,首批QDII基金獲得火爆認購,內地資金通過QDII基金大舉投資港股。2016年11月和2016年12月,滬港通和深港通相繼開通,內地資金開始通過港股通渠道“南下”。據統計,內地資金累計凈流入港股市場的總額已超過9300億港元。
據Wind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以來,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南下的資金量還在穩步增加。2018年1月17日,滬股通南下資金成交凈買入23.25億港元,深股通南下資金成交凈買入11.71億港元,均處于近期高位。
據了解,今年以來南向資金買入的標的仍集中于金融、地產、科技、汽車等板塊龍頭股。數據顯示,截至1月18日,在滬港通下港股通十大活躍成交股排行榜上,匯豐控股以33.4億港元的凈買入額居首,騰訊控股、農業銀行、工商銀行、融創中國分列第二至第五位;深港通下港股通十大活躍成交股排行榜凈買入額的前兩位,則分別是騰訊控股和中信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