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公募基金在三季度并非獨愛業績大增股。從16家獲公募凈增持的公司中,僅柳鋼股份、龍洲股份(002682,股吧)、寧夏建材、祁連山三季度凈利潤變動幅度較上年同期增幅超過100%,增幅分別為915.49%、264.96%、224.53%和184.52%;而多倫科技、理工光科、鎮海股份三家上市公司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降幅分別為65.63%、27.70%和28.91%。再看上述16家上市公司的2017年中報業績數據,既有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大增1065.79%的祁連山,也有較去年同期下降84.91%的理工光科。
深圳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基金對個股的布局比普通投資者更有前瞻性,基于對公司及行業的深入了解,提前布局部分績差股是常見操作。“尤其是業績已經反映在股價上的個股。隨著業績拐點的出現,未來的成長性值得看好。”他說。
調倉周期股 中小創關注度提升
上半年A股市場“一九行情”明顯,不少重倉周期股的基金賺得盆滿缽滿。不過,就三季度的配置來看,部分基金已經開始高位獲利了結,還有部分基金在配置上出現向成長股聚集的跡象。
數據統計,相比個股最多兩千萬股的增持,公募基金減持上市公司的幅度同樣不小。目前被公募基金減持最多的上市公司前五名分別為華天科技(002185,股吧)(減持3.12億股)、中國巨石(600176,股吧)(減持3.08億股)、三花智控(減持2.92億股)、立訊精密(002475,股吧)(減持2.88億股)、東方園林(002310,股吧)(減持2.12億股),分別占流通股比例較上期下降14.64%、10.55%、18.68%、15.94%、13.92%。從行業來看,減持數量最多的前20家上市公司分屬消費電子、建材、醫藥、食品、軍工等行業。
以遭減持最多的華天科技為例,其在三季度遭遇基金大舉拋售。該股在二季度末共被210只基金持有,而除長盛轉型升級、富國中證工業4.0和中歐新藍籌(166002,基金吧)3只基金之外,其余207只基金均全部將持倉減至0股。目前,上述3只基金分列華天科技十大流通股東第四位、第八位、第十位,占總股本比例1.14%、0.65%、0.55%。據公開資料,華天科技從事半導體集成電路、MEMS傳感器、半導體元器件的封裝測試業務。東吳證券(601555,股吧)分析,當前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四季度,三季度獲得基金青睞的板塊有不少出現資金流出的跡象。數據顯示,10月以來,有色金屬、計算機和化工板塊位列主力資金凈流出前三位,分別為495億元、318億元和315億元,顯示機構出現獲利了結的征兆。以有色金屬板塊為例,四季度以來,在上證指數微漲1%的情況下,中證申萬有色金屬指數累計下跌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