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9月底,有4家新基金公司遞交了設立申請。四年前,新基金法的實施對于私募的影響更為明顯,獲得合法身份的私募基金業得到了飛躍式發展。在私募大發展的同時,公募基金在資產管理領域的影響力遭到挑戰,尤其是在權益類資產的管理規模方面,處境更是尷尬。一方面是私募的高歌猛進,數年內規模飆升數十倍;另一方面,則是公募基金總體權益資產規模的停滯不前。
但如今,風水輪流轉,公募牌照似乎又成為了香餑餑,申請設立公募基金的數量越來越多,而審批未見明顯提速。截至目前,仍有46家擬設立的基金公司靜待“準生證”。
公募敞開大門
2013年6月,新基金法實施,公募基金牌照正式放開,符合規定的券商、保險、私募等有實力的資管機構,可以獲得發行公募基金的資格。
4年過去了,鵬揚、凱石、博道等專注二級市場的陽光私募先后獲得了公募牌照,九鼎、深創投、中科招商、新沃資本等創投機構更是早就拿到了入場券。
經歷了“公轉私”的風潮之后,公募基金的吸引力遭到質疑。然而,最近兩年的情況有了很大變化。不僅人才紛紛重新回歸公募,更是有頗多知名私募機構開始追逐公募牌照。目前提交設立申請的46家機構中,不乏一些曾經“公轉私”的知名人士。以9月底提交材料的信德基金為例,主要發起人宋三江,曾經在華寶興業等公募基金任職,后來轉投私募成為深圳久久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首席合伙人。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人持股正成為私募界人士進軍公募的熱門路徑,更是出現了股東全為自然人的公募基金公司。成為自然人股東的條件是個人金融資產不低于3000萬元人民幣,在境內外資產管理行業從業1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