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2015年底首批3只內地基金正式在香港市場銷售,意味著內地香港基金互認正式開始。截至目前,運作接近兩年,大約有50只公募基金積極申請南下,其中銷售量和持有人戶數都在持續增長。香港證監會數據顯示,目前內地香港互認基金中,申請南下的基金數量大約50只(有些未發布銷售文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上市后遭遇A股連續大幅下跌,南下基金的銷售受到影響,因此,內地基金南下速度放緩,銷量呈現出緩慢震蕩上升狀態。
通常來說,南下基金會設置H份額專門對香港市場銷售。基金2017年半年報顯示,納入統計且披露了基金H份額的產品,今年6月底平均戶數為2戶,整體處于冷清的狀態,不少H份額僅1戶持有人。不過,從南下基金業績來看,不少是基金公司的“明星品種”,部分權益類產品獲得了較好收益,如匯豐晉信大盤H、上投摩根新興動力H、建信優選成長H、匯豐晉信動態策略H等。若計算今年以來收益,納入統計的20只產品平均收益約23%。
另據外管局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內地基金在香港銷售收入首次突破兩億大關,達到2.32億元,其中,累計匯入金額為3.602億元,累計匯出金額為1.275億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內地基金在香港累計凈銷售金額在不斷提高,僅7月一個月就增加了6149.33萬元,5月份、6月份也分別增加了4354.62萬元、1768.06萬元,而此前月度增長基本是百萬級別。
實際上,外資對中國市場的熱情較高,南下基金銷量若持續走暖,也顯示出一種積極態度。一位投資海外市場的基金經理表示,從目前滬港通情況看,北上資金持續流入,顯示出今年以來外資對A股的態度較為積極。另一位QDII基金經理表示,自從A股納入MSCI之后,外資對權益類市場的態度就較為積極。
還有一位基金經理也表示,目前外資機構對A股看法發生了很大改變。首先,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投資帶來的經濟復蘇成為全球經濟走出泥坑的火車頭,外資機構對于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認識正在加深。其次,以阿里、騰訊、網易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龍頭公司均是中國標的,這些公司市值大、關注度高,又表現出了不俗的賺錢效應,這對海外投資者是一種觸動,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的認識在改變。
“內地基金南下,無論是數量還是銷售量都還很小,未來隨著A股市場持續走強、賺錢效應更明顯,可能南下基金銷售情況會進一步提升。”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以上就是關于基金南下的相關訊息,獲取更多基金行情,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原標題:50只公募基金積極南下 銷量增長突顯資金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