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投”其實很簡單
很多人認為定投離自己很遙遠,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一直利用定投的思想。比如定期儲蓄中的“零存整取”,或者給自己交“養老保險”等。其本質是:利用每一筆小額的投資可能會在未來累積成巨大的財富。
但是在市場中的“定投”更傾向于一種策略,比如我們股市中經常說的“高拋低吸”“分倉建倉”等。對于一般的投資者來說,判斷市場的漲跌以及高低點還是比較困難的,往往會出現買在高點,賣在低點;行情好的時候“踏空”,行情差的時候套牢的情況。因此,定投本身具有的“攤薄成本”“無腦被動的交易”“分散風險”的優勢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下面就結合標普中國A股紅利指數給大家介紹一下“定投”的優勢:
圖一:定投和非定投的成本對比

圖二:定投和非定投的收益率對比

(注:時間從2016.12—2017.6,每次定投的時間從每個月的第一交易日,按照開盤價)
通過這兩幅圖的對比,可以看出定投在交易過程中,可以很好的降低持倉成本,提高收益率和對抗風險的能力 ,而且只需要在固定的時間投入固定的金額即可,省時又省力。
2、“定投”怎么投
(1)選擇什么樣的基金
在股市中,我們經常會利用“做T”來攤薄成本。但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適合“做T”,對于一些波動幅度比較小的股票來說,不但“做T”的難度大,而且可能由于交易費用反而使成本增加了。同樣的道理,我們在選擇基金定投的時候,波動比較大的基金會更加適合。
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收益一般穩定,波動不大,定投沒有優勢。而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長期收益相對較高、波動較大,更加適合用定投來均衡成本和風險,以滾雪球的方式進行資金積累。
(2)選擇什么時候投
行情走勢無非三種形態“上漲,下跌和震蕩”。如果我們能確實是“牛市”行情,那么定投的收益肯定比不了全資買入,但是畢竟這種行情比較少。對于“熊市”行情,從高位下來,如果沒有“筑底”信號的話,相信很多人還是不愿意冒這個風險的。那么定投的意義在哪呢?首先當市場可能“見頂”的時候,大家可以用定投的思想不斷的提前贖回基金,這樣即使市場從“牛變熊”,大部分利潤已經落在口袋里;其次當市場的“筑底”的信號不明顯,或者認為下跌的空間有限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定投逐步的建倉,當市場反轉的時候,既不會“踏空”成本也在合理的位置;最后由于A股市場大部分行情處于震蕩期,通過研究發現:當定投起源于震蕩行情中的上漲階段,并沒有使定投的收益率高于非定投,但長期定投跑贏非定投還是肯定的。對于長期定投的投資者,這些可能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但對于短期定投者,應該知道什么時候投和止盈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