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的第一批批文還在等待中,但基金公司公募FOF產品的籌備工作仍一直在推進,尤其是主流的基金公司,不論是投研體系的搭建、考核機制的完善抑或中后臺的準備,都在日臻完善。證監會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14日,共有78只公募FOF排隊申請等待“準生”。
監管層對FOF最近的一次反饋意見日出現在7月7日,并且在7月12日受理了華安基金的薈萃組合精選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該基金申報材料日顯示為2017年7月5日,相比提交第一批申報材料的第一批基金公司,已經過去了8個多月。
“之前聽到消息說是6月份會有第一批批文下來,不過現在都快8月了,還是沒有準確消息。市場傳言很多,但大家還是在等待最終落地的消息。”一家老牌基金公司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多家受訪基金公司人士也認為,國內個人投資者對FOF的了解度不夠,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公募FOF的推介,個人投資者過于看重短期收益忽視長遠回報的心態也需要慢慢扭轉。
44家公募申報了78只公募FOF
從去年11月末開始,不斷有基金公司加入到FOF排隊大軍中來。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共有44家公募申報了78只公募FOF產品,不僅華夏、南方、博時、建信等老牌基金公司積極備戰,像格林、匯安、中加、信達澳銀等次新基金公司也都上報了產品,尤其令人注意的是,匯安基金上報了一只貨幣型基金的FOF,頗有“鶴立雞群”之感。
不僅基金公司,就連“宇宙第一大行”的工行也在本月上旬為公募FOF推出了國內首個銀行的基金指數,首批上線的指數有兩只,“中證工銀財富股票混合基金指數”和“中證工銀財富動態配置基金指數”,基于基金公司、基金產品、基金經理三個維度構建綜合評價體系,在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貨幣型基金中選取綜合得分最高的開放式公募基金作為樣本。
第一財經記者也了解到,具體到一些基金公司,在籌備FOF時,首選是準確定位FOF理念,在此基礎上籌備人員、搭建投研體系、準備產品、以及中后臺的準備等。
FOF為公募基金提供了更多樣的產品設計,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類型的產品選擇。FOF產品的風險程度跟具體的產品設計高度相關,對于投資比例集中在股票型基金的FOF產品,它的風險并不低;而對于投資比例集中在固收基金的FOF產品,它的風險則相對較低,目前較多產品采用的目標風險策略能較好的平衡風險和投資回報的關系。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的做法是,豐富其旗下的底層產品,跟蹤近30個指數標的,并且超過10只指數基金有了C份額。
“C份額最大特點是0申購費,持有超過七天以上免贖回費,僅按日計提銷售服務費0.4%(按日計提),適合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進行行業輪動配置。”該基金公司人士介紹道,為了籌備FOF,做法是加大對一些更有市場空間的寬基指數的開發力度,為FOF的資產配置提供良好的底倉產品。
從國外FOF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混合型FOF是主要類型,股票型FOF和債券型FOF也占據了一定的比重,貨幣型FOF、商品基金FOF等其他FOF的數量則相對較少。由于混合型FOF可以配置于股票、債券、商品、貨幣等工具,可以體現出FOF側重大類資產配置的特點。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排隊的公募FOF產品中有15只產品名稱上帶有“混合”字樣。
外部FOF難題
與普通基金不同的是,FOF具有波動小、下行風險低的特點,FOF更關注宏觀經濟變動及其對不同類別資產的影響,從而在大類資產之間進行配置,降低了單一資產的系統性風險。按照海外FOF的發展經驗,外部型將是FOF是重要的一個類別,國內的基金行業也對這個問題具有較為鮮明的態度。
“對于當前公募FOF主要采取內部FOF形式還是外部FOF形式的熱點話題,我們的策略是根據FOF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及資產配置目標,來決定內部基金與外部基金的投資比例。根據現行的公募FOF政策,經測算投資內部基金可以減少接近1%的費用成本,對中低風險FOF產品而言,節省這一成本會對產品的收益有明顯提升。”建信基金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隨著國內公募基金的創新和快速發展,目前產品種類和策略的豐富程度均有所提高,也出現了一些風格相對穩定的主動基金,但相比海外成熟市場,品類豐富程度還有所不足,如黃金、原油等商品基金的規模較小,可選標的較少,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擴充和壯大。
不過,也有一些基金公司人士認為,外部基金的調研或是行業的一個難題。
“根據我們的經驗,業內的調研目前障礙不大,各家基金公司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相對通暢,我們通過基金公司銷售人員或者合作的第三方銷售平臺均可聯系到基金經理進行電話調研或者面對面的溝通。”上述建信基金人士提出了不同看法。
“就我司的研究體系來看,我們已著手對每一個基金經理建立檔案,持續跟蹤其業績、風格、特點,并記錄分析每一個重大事件發生時該基金經理采取的措施,將基金經理能力和風格量化,以便整體把握。”華南一家基金公司也如此表示。
需要看到的是,對于外部FOF而言,盡管存在雙重收費的問題,但市場上優秀的主動型基金、更加完善的量化或另類產品線,都可能為FOF產品帶來能夠覆蓋成本的超額收益。
短板在哪兒
FOF投資的難點在于大類資產配置和基金篩選上,對于FOF投研團隊在資產配置、基金研究、宏觀策略、行業研究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較高,而目前來說,國內的FOF專業投資人員還比較少,解決這一問題實際上需要時間,需要相關的從業人員在FOF投資研究的實踐上不斷學習和完善自身的能力。
對于基金公司來說,面臨的一個較大問題還是在于FOF專業能力,尤其是資產配置和基金篩選,在這兩方面的人才儲備和經驗積累都還不夠,特別是中小型的基金公司。
從產品的角度看,目前國內的ETF和被動型債券基金的數量都比較少,不利于FOF投資組合的構建,與此同時,目前國內基金經理更換的頻率較高,平均從業年限較短,這給基金經理的挑選帶來極大的困難。
在第一財經記者采訪過程中,多家基金公司受訪人士也表示了投資者教育的重要性。當下的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對FOF了解還不夠,需要更多地推廣和宣傳,讓投資者深入了解FOF的優勢和特點。
建信基金便指出,FOF背后所蘊含的組合投資理念,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體現出收益的穩定和風險的分散。但對于多數投資者而言,可能更加看重短期投資收益,因此如何通過投資者教育來提升投資者的“耐心”,幫助適當的投資者配置適合自己的產品,是全市場參與者都應關注和努力的方向。
“對基金公司而言,除了投資者教育以外,我認為針對FOF這一特殊產品的投研體系的搭建、考核機制的完善可能是未來需要關注的領域。首先,應該注意差異性。基金公司應該用更多元化的人員來構建FOF投研團隊,無論是量化人才還是宏觀經濟專家,都是組合化投資體系構建的關鍵人才。其次,FOF產品的考核應該更加地長期化和業績基準化,一定程度上弱化相對排名,這樣做更有利于FOF產品體現出與傳統基金產品的差異和長期的風險收益特征。”建信基金相關人士也表示。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