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退(5.800, -0.64, -9.94%)進入退市整理期首日,跌停價上有大量賣盤堆積,從整體交易情況來看,換手率僅有0.08%,投機資金賭反彈的情況并未出現。根據第一季度報告,新都退目前股東戶數為2.31萬,換言之還有約兩萬股東被套其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資金在退市整理期的30個交易日內大概率退不出來,由于老三板流通性較差,要解套可能只能寄望于大股東回購或公司重新上市。
分析人士同時指出,新都退的退市意味著退市正在常態化,也為許多借售賣資產、忽悠式并購重組保殼的ST公司敲響警鐘,這類突擊保下的殼都難以根本上改善經營、業績容易反復。借殼需求在減少,疊加監管打擊炒殼行為,讓殼市場生態發生了重大變化。
大量賣盤無人接手
5月24日,今年退市第一股新都退正式進入退市整理期。開盤后,新都退即出現一字跌停,在7.16元的跌停價上堆積了大量賣盤。記者觀察到,開盤后不久新都退賣一位置上約有137萬手封單,上午收盤賣一位置的封單擴大至174萬手,截至當日收盤封單已近180萬手。
賣方出手心切,但接盤者卻寥寥無幾。盤后的龍虎榜數據顯示,今日買入量最大的前五家席位全部都為營業部席位,當中沒有機構身影,其中買入最多的為東莞證券東莞橫瀝中山路營業部,買入額為233.06萬元;緊隨其后的是華鑫證券洛陽體育場路營業部,買入額為221.61萬元。
此外,新都退今日成交中有部分是通過大宗交易進行。大宗交易數據顯示,上述買二席位中的華鑫證券洛陽體育場路營業部是通過大宗交易平臺買入的,其對手方為湘財證券郴州擁軍路營業部。
從交易情況來看,整體換手率僅有0.08%,交易情緒普遍較低,投機資金賭反彈的情況暫時還未出現。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欣泰電氣(3.030, 0.00, 0.00%)退市程序啟動后,投機資金頻頻進場尋找抄底機會。7月12日首個復牌日,盡管股價全天封死跌停,欣泰電氣的成交額依然超過4000萬元。在深交所、券商、公司紛紛進行風險提示的情況下,復牌以來的30個交易日,累計成交逾11.77億元。期間不斷有多筆大單在集中競價階段撮合成交,吸引資金跟風買入,制造出現從跌停飆至漲停的奇觀。
“退市股的炒作并不鮮見,很多事先被套住的大資金,為了解套,會通過制造交易假象吸引零散資金進入,一旦有人接盤就迅速撤離。很多投資者不明就里,進場尋求抄底機會來博反彈,但往往是割肉離場,更有甚者成為‘接盤俠’后再也解不了套。”一位私募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
他指出,新都退目前尚未出現投機炒作的情況,一方面,公司退市的預期非常明確;另一方面,在退市整理期,交易所為避免經驗不甚豐富的個人投資者誤買,設定了一定的買入門檻限制。此外,也從側面反映了投資者更加成熟和理性,隨著退市常態化的推進,退市股炒作熱度會大幅降低。
避免盲目博傻
根據第一季度報告,新都退目前股東戶數為2.31萬,換言之還有約兩萬股東被套其中。其中,深圳長城匯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及旗下管理的兩只私募產品共持有4930余萬股,占比11.5%;深圳翰明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555萬股,占比為10.6%,此前翰明投資無償讓渡的3664余萬股,由重整投資人泓睿投資有條件受讓。
值得注意的是,在兩年前停牌前夕,新都退由于受借殼華圖教育消息刺激,連續15個交易日走出一字漲停板,不過該利好隨著公司停牌戛然而止。停牌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新都退成交額較前一交易日激增10倍,當天成交8500萬元。
“這些資金在退市整理期的30個交易日很大概率退不出來,只能跟著公司進入‘老三板’,但現在老三板流通性也很差,如果要解套的話或只能期待大股東回購或公司重新上市。”華南某大型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根據新都退公告和相關制度規定,公司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為2017年5月24日,退市整理期為30個交易日,預計最后交易日期為2017年7月6日,公司股票在退市整理期間的全天停牌不計入退市整理期。因特殊原因向深交所申請股票全天停牌的,累計停牌天數不超過五個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個交易日,交易所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此外,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退市整理期業務特別規定》的相關規定,公司承諾股票在退市整理期間,將不籌劃或實施重大資產重組等重大事項。
一位券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理論上講老三板上的退市企業都有重新上市的預期,而事實上仍有不少退市公司仍處在掙扎的邊緣。
如PT水仙,因1997年至1999年連續三年虧損且每股凈資產低于面值,公司股票暫停上市。2001年宣布連續第四年虧損,由于未能就近期扭虧為盈做出具體安排并提出有效措施,其寬限申請未獲上海證券交易所批準。2001年PT水仙被終止上市,進入股轉系統。去年1月,公司發布重組預案,明確宣布“實現公司股票重新上市”的目標,但這一重組預案最終夭折,如今公司正面臨第一、二大股東謀求轉讓股權的尷尬境地。另一退市股創智5,原于2016年8月公告稱其重回A股的申請書已被深交所受理,但一個月后又宣布中止重新上市審核。
“目前來看,退市后重新上市的案例少之又少,能夠重新回歸主板關鍵還在于企業后續持續經營能力,及是否有資質較強資產方介入推動公司成功資產重組。”該券商內部人士指出,“投資者應當理性看待公司重新上市的預期,低價抄底賭重組預期風險還是比較高,避免盲目博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