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管理中如何做好資產配置呢?筆者認為要做到八個字:靜態配置、動態調整。
靜態配置是出發點,是指FOF管理人員基于大類資產及細分資產在不同經濟環境下的波動性、關聯性、收益率的深刻理解,對資產配置進行初次配置。例如配置大類資產時,要考慮股票、債券、商品、另類等風險收益特征,這直接決定了組合中各類資產的比重。又如從資產地域分布來看,新興市場與發達市場各類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征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進行資產配置研究時,需要對各國的人口結構、財政貨幣政策、產業特征、經濟增長等進行具體分析。以目前全球規模較大的FOF基金——Vanguard Target Retirement 2025 Fund為例,截至2017年1月31日其凈資產總額為328億美元,資產配置類別為股票和債券,資產分布地域則是美國市場與全球市場,其中38.9%的資產投資于美國股票基金,25.9%投資美國債券基金,24.7%投資全球股票基金,10.5%投資全球債券基金,多元化的資產配置策略有效降低了FOF組合的風險。
動態配置是研究重點,是指FOF管理人員根據經濟周期的變化、資本市場的演變、投資人的風險偏好來實時地調整資產配置。約翰·鄧普頓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他認為資產配置是投資的首要任務,采用“耶魯法”根據市場現實情況動態調整在股票、債券和現金這些資產類別上的資金比率,在股市偏強時減少投資于股票的資金,反之則增加持股,從而使投資基金在經濟周期變化中獲得溫和的成長。專注于資產配置研究的FOF組合在資產配置的動態變化上投入研究時間更多,其組合的市場表現也更為穩定。
聚焦資產配置是FOF產品的核心優勢。美國學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對美國91家養老基金自1974年起的10年數據進行研究后發現,基金總回報變化中有93.6%可以由資產配置解釋。國內研究者對2000-2004年之間的49只股票型基金發現,資產配置中股票倉位的選擇對于基金業績的跨時解釋程度為80%左右。在經濟周期中,難有一類單獨的資產穿越經濟周期而長青,因此基金想要獲得較為滿意的回報需要在產品設計階段仔細研究資產配置,形成成熟的資產配置方案。
傳統的特別是以追求相對排名為目標的投資基金,其生存模式在于追求超額收益,所以精選個券成為了研究的重點,然而個券選擇會耗費基金管理者大量時間和精力,壓縮了實際上能帶來更大回報的資產配置研究時間。平均而言,傳統基金管理者花費在考慮如何優化資產組合上的時間不到20%,而80%以上的時間則聚焦在個券標的的選擇上,原因在于深入分析一只股票或債券并進行投資的工作量是巨大的。以個股分析為例,前期工作包括閱讀分析公司歷史、公司公告、財務報表及相關新聞等,并需要對于公司進行的實地調研、管理層訪談、上下游考察,在此基礎上進行估值建模以及形成相關投資建議,后期投資時需要把控股票投資時機以及進行持續的價格跟蹤。因此面對個券選擇方面巨大的工作壓力,傳統基金管理者在研究資產配置方面難以投入太多的時間。
那么FOF基金是怎樣做到專注于回報率最高的資產配置研究的呢?FOF組合通過甄選優質基金標的及管理人,極大地降低了在個券選擇上投入的時間。個券選擇方面的工作由所投基金管理團隊完成,所以FOF組合管理者能夠將大部分時間聚焦于基金回報的主要來源,即資產配置上。因此,FOF投資過程形成了專業化分工,FOF管理者專注于大類資產配置,主要進行宏觀、行業、估值、資產、風險收益特征的分析判斷,而所投基金團隊則負責具體股票、債券等的選擇。因此整體來看,FOF組合較完美地匹配了研究時間與研究回報率,即大約80%的時間花費在回報率最高(80%以上)的資產配置研究上,而其他20%左右的時間花費在基金選擇上。專業化分工使得FOF在把握大類資產配置趨勢方面形成獨特優勢,更有可能為投資人提供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