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隨著《基金中基金估值業務指引(試行)》的發布與FOF項目完成第二輪答辯,備受關注的首批公募FOF有望在今年上半年面世。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由于FOF(Fund of Fund)以基金本身為投資標的,這可省去基金管理人個券選擇的時間成本,也為提升資產配置效率增加了便利。專業人士指出,FOF更適合中長期投資者,投資者不僅要了解標的基金風險與投資策略。還要在個人風險偏好基礎上,綜合考慮底層基金表現等因素。
首批公募FOF有望上半年面世
據證監會披露的《基金募集公示表》顯示,自去年底申報開閘以來,截至今年5月初,已有逾30家基金公司上報了67只FOF產品。除了貨幣型FOF外,67只產品基本涵蓋了資產配置、全天候、目標風險、養老、基金優選、量化優選等范疇。其中,“優選”字樣的FOF產品數量最多,一共有14只,其次是“量化”標識產品有9只,還有3只是“養老”標識產品。
“我們總共上報三只產品,第二批答辯的是其中的兩只。”某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在本月初,基金業協會公布《基金中基金估值業務指引(試行)》。加上多家基金公司的FOF項目完成第二輪答辯,業內人士預計,首批公募FOF有望在上半年面世。
更加專注于資產配置
一般而言,資產回報與經濟周期盛衰密切相關,基金投資要想獲得滿意回報,就必須在資產配置上做充分研究。但是,“由于資產配置單一與收益波動大,投資者多選擇貨幣型或短期理財等低收益產品,但這不能實現投資目標。”南方基金專業人士對新快報記者表示。
新快報記者從南方基金處獲悉,FOF基金的投資收益源于“資產配置”、“底層基金”與“市場時機選擇”。其中“資產配置”是最主要因素。
具體而言,與需花費大量時間放在“個券”選擇的傳統基金不同,FOF基金的“個券”選擇工作由其所投的基金管理團隊完成,FOF基金管理人大部分時間專注于資產配置研究上。“FOF管理者80%的時間主要進行行業估值、資產與風險收益判斷等資產配置工作,而具體的股票與債券等標的選擇,就由所投基金團隊負責。”鵬華基金資產配置與基金投資部FOF投資副總監趙強指出,專業化分工使得FOF在把握大類資產配置趨勢方面形成獨特優勢,更有可能為投資人提供豐厚的回報。
此外,南方基金專業人士指出,FOF會以散戶為主,有望解決中小投資者在基金選擇、資產配置與穩定收益等方面的問題。
費率因素不構成主要障礙
“投資者要注意,FOF更加適合中長期投資,不宜當作短期投資行為。”南方基金專業人士對新快報記者表示,投資者在選擇FOF基金時,要對標的基金的投資風險與策略有基本了解,才能在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基礎上選擇好中長期產品。
其次,要考慮內外部FOF所引起的雙重收費問題。一般而言,內部FOF具有費率優勢,但標的選擇范圍相對有限。“內部FOF雖在費用上具有一定優勢,但也對資產配置與管理人的投研能力有著更高要求。”市場人士認為,內部FOF有時出于增加子公司銷售業績,會投向一些費率較高的基金標的。而在外部FOF方面,表明上看雖不具費率優勢,但可以全市場挑選基金,來彌補公司產品類型不全問題。
華商基金FOF基金經理江賽春表示,雙重收費并不構成投資障礙。“無論是對交易順暢度,還是外部基金標的調研上,雙重收費都不構成實質的障礙。”江賽春還指出,FOF是屬于低頻調倉產品,除非短期內有處罰性收費,否則平均交易費率并不構成主要的投資考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