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過1/3,家電和白酒兩大板塊持續領漲,而煤炭農業計算機等板塊跌幅居前,主要行業表現在前四個月首尾差異高達23%。看清市場趨勢并把握結構性機會,成為2017年投資主題詞。證券時報記者就此采訪了鵬華基金高級研究員、策略分析師張華恩。張華恩表示,二季度或可維持倉位中性策略,可在底部逐步增加成長板塊配置,重點關注供給側改革驅動、供需匹配度較好的子行業。
張華恩先用四個詞來總結了前四個月的市場風格——“抱團的消費、回歸的周期、邊緣的價值、遺忘的成長”。具體而言,消費股的確定性溢價繼續提升,白酒、家電最為明顯,而在一季度經濟超預期及主題催化(一帶一路、雄安新區)下,部分周期品(水泥、建筑等)也在年初迎來一波凌厲的反彈。Wind數據顯示,中信一級行業指數中,家電和食品飲料前四個月漲幅分別達13%和8.6%,建筑建材一季度漲幅6%左右,但在4月份略有回調。
針對下一階段的市場風格定位,張恩華表示,隨著PPI見頂、經濟邊際動能回落,周期品盈利高點已經出現,后續將走向分化。在新的市場主線出現前,或將繼續偏重下游消費,但從性價比角度,可在底部逐步增加成長板塊配置。考慮二季度經濟先行指標下行壓力將逐步出現,疊加金融去杠桿,可維持倉位中性策略。
張華恩認為,部分消費品龍頭目前仍處于行業景氣周期,基本面有業績支撐,估值水平過去一個季度雖有提升,但泡沫不大。此外,保險、地產藍籌可作為回避風險的行業。保險當前估值處于歷史相對低位,中小保險整頓有利于龍頭公司競爭環境改善,同時在利率上行周期,資產收益率存在改善空間。地產行業集中度提升利好龍頭且地產藍籌估值較低,可作避險品種。
而對于周期行業的投資,張華恩則表示,需關注中游價格的背離。3月下旬以來,庫存擾動小、環保限產支撐的水泥維持強勢,而以鋼鐵、化工為代表的品種價格持續下跌。“PPI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已出現下行跡象,周期品盈利高點已經出現,后續內部將加速分化,重點關注供給側改革驅動、供需匹配度較好的子行業。”
就前四個月“遺忘的成長”,張華恩表示,未來可逐步增加成長行業的配置,但在估值相對偏高的板塊中仍需精選個股。“自今年以來持續調整后,部分公司業績和估值的匹配度開始進入具備性價比區間,建議在高貝塔成長行業中,精選個股,性價比提升的標的可逐步增加配置。比如醫療保健、新能源、IT等行業中的優質成長股。”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