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是在真抓實干,民營企業反映問題,一是通過舉報電話,二是登錄“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平臺。
最后,新聞聯播公布了成績單,截止目前
山東清欠了14.85億
江西清欠了14.5億
安徽5.5億
希望每個省都能有平均10億的清繳欠款,這樣全國加起來300億,怎么著都能流點到上市公司的銀行賬戶,股民的兜兜里。
民營上市公司紓困一靠地方政府的國資平臺還錢,二靠地方政府的國資平臺馳援。
怎么個馳援?
直接入資做股東。
國資做二股東,對賭未來業績可以,承諾固定收益也可以。
還不行的,民企老板直接把大股東位子讓出來,以解質押爆倉的燃眉之急。
這是11月給你們作的不完全統計:

現在又添了三家環保企業:
1月18日,蒙草生態轉讓5.59%給內蒙古金融資產管理,轉讓價以簽訂正式協議前一天收盤價的90%為準,承諾3年后以每年8%的收益回購其中的大部分股份。
1月11日,碧水源轉讓控制權給川投集團,轉讓價以簽訂正式協議前一天收盤價為準。
12月21日,鐵漢生態轉讓10%股份給深圳投資控股,轉讓價格在復牌連續跌停打開后的12月27日方才公布,3.76元,比2017年高位低了70%,并對未來三年業績作出承諾。
加上清新環境在12月15日公布子公司引入中鋁增值擴股,至此,我所關注的環保股已全數戴上了“紅帽子”。
2018年環保行業的慘狀不亞于2012年的光伏行業。
當年,德國政府斷供,產能一路瘋狂擴張的中國太陽能企業龍一龍二,無錫尚德和江西賽維LDK最終全數破產,留給了銀行幾百億的壞賬……
2017下半年起,PPP轉向,到了2019,A股上市的環保民企全部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混改,不改凜冬里就沒得混。
2010年,A股上市公司林洋能源的老板把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光伏企業林洋新能源在周期頂部賣給了韓國人………這是極頂的精明。
2016年,A股上市公司東江環保的老板把實際控制權讓渡給了廣東國資……盡管是涉貪腐案后的被迫出局。
今天來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16年賣,比起18年下半年至今賣,價格何止高了一兩倍!
凜冬過后,行業仍會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底部時刻,手上有錢的是主,敢于下注的才贏。(原文標題:差不多到底了。來源:騎行夜幕的統計客)
想了解更多股票內容請關注財經365網。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