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印染業產能集中東部五省,其中浙江、廣東、福建已陸續經歷環保督查風暴
我國印染行業集群現象非常明顯, 印染企業主要集群于浙江、江蘇、 廣東、福建、山東、五大省份,該五省的印染布產出占全國 90%以上且占比仍在持續提高, 2015 年達到 95.95%水平,其中浙江作為印染大省產量占全國 60%以上。
印染工業水、氣污染嚴重,以廣東、福建地區為代表,染廠在本次中央環保組督查中備受壓力,浙江也將于年內迎來督查: 自 2016 年 7 月起,中央環保督查組已分三批進駐 22 個省市完成督查工作,具體到印染行業,江蘇、廣東、福建及山東四個印染大省已分別在一批、二批和三批中經歷督查指導,其中第三批督查工作在 2017 年 5 月28 日結束,督查后為期 3 個月的整改工作已經開始。在中央環保督查行動中,廣東、福建印染企業首當其沖:
(1)廣東方面, 在中央環保巡視組 2016 年 12 月進駐前后,珠三角地區紡服產業短期內受到極大影響,自 16 年初已經過嚴厲整頓的印染行業再度成為整治核心,新塘地區(占珠三角紡服產業規模 1/3 以上)印染企業數量由 70+降至 50-60,相應目前珠三角地區染費也上漲了 10%+,產能的縮減已經對下游成衣加工企業的交貨產生實質性影響。
(2)福建方面, 2016 年 9 月福建省環境保護督查組進駐泉州督查后, 石獅三大工業區60 余家印染企業迎來史上最嚴環保大整治——錦尚工業區 20 余家印染企業“輪產、停產”,伍堡工業區 10 余家印染企業處于“限排、限產”狀態。而在 2017 年 4 月中央環保督查組進駐后,伍堡工業區更出現 5 月 11 日起全區多日停產整頓情況。以上背景下,福建染費應聲上漲,根據紡織印染服裝平臺披露,多家印染企業于 5 月印發漲價函,漲價幅度在每噸千元。
(3)浙江方面: 浙江在 2017 年內將迎來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此前,以紹興柯橋為代表,浙江省內已經大力進行印染企業整治——根據 2016 年 2 月紹興市政府出臺政策,計劃在 2017 年底前完成所有印染企業向集聚區搬遷集聚或就地提升工作,個別企業因土地落實、建設周期等原因可適當延后至 2018 年; 其中,柯橋區除濱海工業區提升區外的所有印染企業向濱海印染產業集聚區轉移。截至 2017 年 2 月 20 日,柯橋 200 多家印染企業中還有 46 家印染企業尚未集聚搬遷, 其中 4 家企業被停產整治, 4 家企業被立案查處, 9 家企業存在環境管理問題,被責令限期整改。同時, 柯橋區政府大力推進印染企業整合,力爭 18 年全區印染企業數量減半。柯橋區政府在 16 年底提出《柯橋區印染產業轉型升級試點實施方案》,力爭 2017 年底、確保到 2018 年,柯橋區印染企業從現有的 200 家整合到 100 家左右,并全部集聚到濱海工業區。
二、環保政策繼續趨嚴下,繼續推薦龍頭航民股份!
航民股份作為布局印染全產業鏈的龍頭,受益于環保政策趨嚴下印染行業產能收縮及染費價格上漲有望持續獲益。
一方面來說,長期看印染行業集中度有繼續提升的趨勢。由于印染行業的重污染屬性,蕭山區將通過實施關停轉遷和兼并重組等措施提升整體行業的競爭力,到 2021 年左右印染企業數量由 33 家減少至 19 家。目前航民市占率僅為全國 2%,未來有望通過印染行業的整合受益。
另一方面,紹興等地區的行業整頓有利于公司相對競爭力的提升。公司過去幾年環保治理成本基本在 1 億左右,預計未來幾年并不會有較大波動。然而另一方面,小企業雖然在污水處理技術上能夠達到要求,但是其在被治理前存在一定的偷排漏排現象;這就使得在綜合整治并進入園區之后其運營成本上升較為明顯。這就使得航民這樣原先環保措施實施到位的企業有望獲得相對競爭力的提升。
同時,廣東、福建地區環保的整治帶來的當地染費上升產能下降,也會使部分訂單向蕭紹地區轉移,有利于公司的接單。
航民由于生產技術以及成本控制上的優勢在 16 年毛利率持續創下新高, 17 年 Q1 雖然由于煤成本上升導致業績稍有下滑,但是隨著公司技術上的優勢,以及行業調控的持續,其業績有望繼續平穩上升。公司目前市值 79 億,預計 17、 18、 19 年 EPS 分別為 1.00元、 1.11 元及 1.20 元,對應目前 PE 17、 18、 19 年市盈率分別為 11.0X、 10.0X 及 9.3X考慮其歷史估值在 12-15 倍之間,在行業長期具備整合預期的情況下,我們繼續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下游需求不振、 原材料價格意外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