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周二小幅收高,上證指數再度站上2400點整數關。市場傳聞歐洲央行將采取新一輪的救市措施,刺激全球股市強勁反彈。
大盤觸底回升意味著什么?利空是否已經出盡?歐債危機對A股影響到底有多大?本期特邀金融界首席策略分析師楊海以及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剛共同分析后市。
楊海(金融界首席策略分析師):國內有些機構把歐債危機的問題擴大化,甚至有的懷疑會不會演變成2008年的金融危機。有一點防范性很正常,但是不要把歐債危機的問題擴大化,它對中國實際影響量非常低,跟它之間的貿易量可以用東盟增長的貿易量取代。這個角度講,對國內A股影響度非常低,不用把這個問題看得過于恐懼。
9月份的下跌,開放式股票基金都在增倉,說明機構投資者看到了機會。這或許是一個可取之策,可以在國慶節前小幅度試探性建倉,建倉的手法和順序適度慢一些,不要太急。
在29日前后第一次發射天工一號,這是國慶節前最有深度挖掘價值的事件,因此短期看,航天軍工板塊有一定表現的機會。中線角度看布局新興產業的個股比較合適,可以放心持股到節后。中長期看,建議關注資源類的股票,如煤炭股。
張剛(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翻多主要依據有三個,第一,利空兌現。10月17日希臘80億的債務到期,要么給錢讓他挺過去,要么讓他出歐元區,無論哪種結果都告一段落。第二,利好正在醞釀,現在高利貸出現斷裂,跑路的人越來越多;房價開始出現松動,出現了打折促銷。綜觀整個投資領域,唯有股市處于去年7月初以來的最低點。第三,空頭陷阱的出現,說明機構在這個位置已經開始有吃貨的跡象。
要注意金融股在周一下午的集體性拋售,伴隨有股指期貨持倉量的大幅增加,因為滬深300權重最大的兩只股票,一個中國平安、第二個招商銀行,有制造空頭陷阱的跡象。
成交量已經低到2300多點的水平了?,F在大盤盡管指數上在2400點附近,但是從成交看,已經足夠低,考慮到新上市公司,以及限售股解禁,目前的換手率比當時還要低。此外,三季報當中所透露的機構持股信息的有效性非常強,10月份只有16個交易日,機構看好哪些行業,高比例持有哪些股票,一切將大白于天下。